目前,車禍創傷人數日趨增加,成批量傷員的現場分類、救治、安全轉運已成為衡量搶救成功率的標準之一。本組168例為2006年3月~2008年11月車禍致傷的嚴重創傷患者,在病人的急救護理中,筆者所在急救中心嚴格執行 “創傷急救護理原則”,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護理和管理方法,使很多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從而為病人贏得了搶救時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8例。其中,男132例,女36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68歲,平均年齡36.5歲;急救反應時間為8~15 min,平均急救時間為12.5min;顱腦損傷39例、胸外傷48例、腹部閉合傷19例,其中脾、肝破裂57例、失血性休克15例、腸破裂34例、腎破裂12例、開放性腹外傷42例、胸腹聯合傷43例、四肢骨折107例、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橫斷25例、復合傷86例。
1.2 院前急救和組織管理
1.2.1 應急啟動 接通120后,應詳細詢問患者的地址及聯系方式,大概的傷情,受傷人數等。一些大型或特大型交通事故,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啟動119、110專線,請求給予急救支援。
1.2.2 檢傷結果 對傷情做出正確的估計及恰當的分類,以便處理和轉運傷員。通常分為以下4類:危重傷員,在胸部或身體醒目處標以紅色標記;重傷員,生命體征尚屬穩定,此類傷員須嚴密觀察并配發黃色標記;輕傷員意識清楚,僅有軟組織挫傷,在現場無需特殊處理,但須嚴密觀察,以防潛在性創傷,此類傷員標以綠色標記;死亡的配發黑色標記。
①現場首先要保證呼吸道通暢。②氧氣吸入,若呼吸不暢或停頓者,可先用面罩加壓給氧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③心跳呼吸驟停者行心肺復蘇術。④控制明顯的外出血,防治休克,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⑤開放性顱腦損傷腦組織溢出者,應注意保護外溢的腦組織,切不可對傷口行加壓包扎。⑥要特別注意開放性胸外傷的處理,采取簡易排氣法,防止發生張力性氣胸,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和神志的改變。⑦及時轉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搶救及治療,特別是對于疑有內臟損傷的患者,途中要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處理突發情況,必要時進行心電圖監護。及時報告院中做好接診、會診和搶救的準備。⑧協助醫師做好現場檢查和處置情況的記錄,特別是到達現場的時間和處置,抵院后要做好各種交接手續。將本組實施外固定51例;電除顫2例;氣管插管15例;止血21例。對心跳呼吸驟停實施心肺復蘇術7例。靜脈輸液167例;通氣吸氧159例;包扎87例。
將危重傷員安全迅速地轉運到恰當的醫院急診科進行診斷治療,根據其病情轉入相應的科室,整個急救過程需要由不同部門協同完成。做到院前和院內互相協調,達到急救功能上的一體化[1],同時要向患者家屬或單位同事做好病情交待和適當的解釋工作,以取得他們的積極配合。
4.1 對于成批量傷員創傷尤其是嚴重創傷患者,啟動應急預案和實施紅、黃、綠、黑4種顏色標識的傷員分類,方便了各聯動單位配合與施救,提高了急救的社會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使嚴重創傷患者在 “黃金1小時”[2]內得到了完全的救治。此時的醫生和護士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區分,特別是在院前急救和護理過程更是如此。
通過多年對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筆者體會到:作為一名從事急診急救專業的護士,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急救操作技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臨危不亂,冷靜對待和處置每一位患者,積極主動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要有整體觀念,急診急救的護理模式更具整體性,院前、院內和重癥監護室密切相連,不能脫節,保證患者院前急救——院內急救——重癥監護室或專科病房進一步治療這三個環節的連續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體護理模式。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對于任何患者,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創傷患者更是如此,要爭分奪秒地贏得創傷患者急救的“黃金1小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在醫囑下達之前主動做好各項搶救工作,如建立高質量的靜脈通道,快速進行床旁監護,吸氧并及時向醫師報告病情變化等。要有針對性,急診急救護士對待每個創傷患者都要盡力做到較為準確地把握創傷患者復雜的病情演變過程,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要關心、理解、同情患者,鼓勵他們增強戰勝病痛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4.2 現代急救模式不單是院內接診和搶救,更強調現場救護,因為現場救護不僅方便患者,而且直接影響救護的水平和質量。平時加強應急協作機制的演練,以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急救效率。模擬成批量交通事故現場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急救,提高實戰能力。
同時,急救人員必須具備以下知識和技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識及其護理的基本知識,以滿足各類急救患者的需要。掌握院外現場急救的5項基本技能:進行有效的通氣、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熟練掌握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急救工作中的高效、協調以及護理人員的嫻熟技能與分工配合直接關系到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搶救質量。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創傷急救護士,要掌握各種急救護理的技術操作(如深靜脈穿刺、大動脈穿刺、氣管插管等)。熟練掌握各種急救設備的操作方法(如多參數監護儀、多導心電圖、除顫儀、呼吸機、冰帽的使用等);加強法律法規的培訓和教育,更新急救觀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以減少和避免醫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