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醫院西院(100043)谷清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主要用于指導臨床醫師合理選擇用藥品種,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的原則,通過引導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方向,保證基本藥物的市場供應。我國醫院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十分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者的12%~32%。我國每年藥物不良反應致死人數達50余萬人。筆者結合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象,就基本藥物目錄指導下對臨床用藥的影響和干預進行了分析。
1.1 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 表現在不執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沒有指征隨意使用抗菌素作為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1.2 靜脈藥物不合理醫囑分類 不合理醫囑經歸納總結,常見不合理用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藥物在用法、用量、療程上的問題;治療藥品與載體溶媒搭配不合理;藥物相互作用。
1.3 常見給藥頻次不當情況 為了使藥物應用后很好地發揮藥物的作用,減少不良反應和耐藥性的發生,需要根據藥物效應動力學、藥物代謝動力學,決定每日用藥劑量及次數。在給藥劑量、頻次出現問題最多的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屬于時間依賴型抗生素,其殺菌作用和臨床療效與其血藥濃度超過其MIC持續時間長短有關。所以,至少應bid使用。靜脈滴注時,宜將一次劑量的藥物溶于約100ml輸液中,快速進入體內,在短時間內形成高血藥濃度,以發揮殺菌作用,這樣,一則可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二則可減少藥物分解所產生的致敏物質。
1.4 溶媒選擇不當、溶媒用量不當情況 選擇好了適用的藥物品種、給藥途徑、給藥劑量及給藥間隔后,選擇合適的載體溶媒、藥物稀釋濃度也非常重要,只有選擇了合適的載體溶媒,才能保證藥物的穩定性,避免混濁、沉淀、變色、降解等情況的發生,也只有把藥物稀釋到合適的濃度,才能保證藥物的療效。某些藥物過度稀釋后會降低療效,影響體液平衡,給藥濃度過高又會引起局部刺激和組織損傷。
1.5 常見藥物配伍禁忌統計情況 配伍禁忌是指發生外觀可見或可測定的理化現象,分物理配伍禁忌、化學配伍禁忌及藥理配伍禁忌,配伍藥物時要認真考慮藥物理化性質及藥理作用。
1.6 其他不合理用藥情況 其他的不合理用藥情況如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方面。近年來,中藥注射劑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藥物間的配伍變化越來越復雜。中藥注射液由于制劑工藝等多方面原因,所含成分復雜,致敏原較多,因此提倡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選擇溶媒,且不主張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
2.1 通過基本藥物制度建立藥品品種遴選原則、制度,制定基本用藥目錄,對新申請品種進行安全性評估。保證了一些臨床必需、價廉的藥品的生產和供應,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的防病、治病的需要。基本藥物的制訂與推行對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減少藥品浪費,具有重要作用。
2.2 基本藥物概念運用在醫藥衛生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中,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藥物治療水平。普通的醫藥工作者要掌握上萬種藥物,并從中正確地選擇使用,并非易事。由于專業、精力和其他原因,多數醫生、藥師只能選擇應用為數有限的藥物,對醫藥工作者選擇最常用、最有價值的基本藥物進行培訓,對于提高他們的用藥水平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