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醫院(102200)蘇敏
1.1“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素質是一個人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或環境的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是一個人在人文知識、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綜合水平。
1.2 護理人文素質 護理實踐體現護士對患者的價值,即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患者的權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關注,它既可體現為整體護理內外環境所需的人性氛圍,也可表現為護士個體的素養和品格。人文素質是護理內在發展的動力和靈魂。護士條例在保障護士權益的同時,也明確了護士義務。
2.1 醫院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院只有硬件設施的建設,沒有“軟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獲得持續發展。護士人文素質直接影響患者對就醫行為的滿意程度,影響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具備人文素質的護士在與患者交談時,能運用心理學給予個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務不同層次的人群時表現出恰如其分的禮節和溝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創造“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
2.2 職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年齡、知識結構的變化,人們的健康觀念及健康需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患者要求的護理不再局限于“疾病與病癥”的狹小范圍,而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愛的全身心的護理,人文關懷顯得尤為重要。護士作為實踐主體,其綜合素質對護理質量起著直接的作用。
2.3 護理事業發展的需要 護士工作性質的變化,服務對象由單純的疾病和病癥轉變為整體人,使護理涵蓋了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環境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護士也相應地從實施者的角色拓展為教育者、咨詢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等。這就要求護士觀察、理解、尊重、關愛那些需要健康幫助的人,而后才能運用整體護理去服務于人。
2.4 護士自身的需要 臨床護士心理壓力大,容易對工作產生厭惡情緒,缺乏主動性。人文素質培養能提高護士的人際協調能力、抗挫折的能力,能培養出既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又有高尚審美情趣的健全心理素質的護理隊伍。
3.1 責任意識,也稱為責任心。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基礎,護士服務的對象是人,尤其是那些無自理能力的危重癥患者、老人和嬰幼兒,甚至病情突變的患者。由于責任心不強出問題而引發醫療糾紛,將給患者、自己、醫院都帶來非常大的損失。
3.2 平等意識,即護士對待患者要有平等的觀念,一視同仁,要尊重患者。患者在生理上與健康人有區別,但在人格上與健康人是一樣的、平等的。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權,民族、習俗乃至生活習慣。當人受到疾病的侵擾時,機體正常組織機能受損,打亂了其正常活動,從而產生煩躁情緒。正處于痛苦和煩躁之中的患者,尤其是剛入院的患者,對疾病的惶恐使他們表現出態度冷漠,護士應多一些理解、同情和寬容,這并不等于降低護士的身份。這能促進護士與患者之間的相互理解,也可為護士在制訂心理護理計劃時提供資料。現在患者投訴護士的主要問題是態度問題,歸根結底是患者與護士之間是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問題。
3.3 平等意識再升華時就成為朋友意識。護士在工作中把患者當朋友一樣對待,就能更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在治療和相處中更加仔細地了解和觀察患者,進一步了解其家庭背景、社會關系、職業特點、性格特征等。減輕患者對環境及醫護人員的陌生感,盡快消除其心理負擔,使其更主動配合治療,早日康復。當然,工作中也時常會碰到一些不易接近的人,他們對待護士不夠尊重,呼來喚去,擾亂了正常的護理工作秩序;也有人對護士工作要求特別多,有時甚至超出護理工作范圍。這種情形下,護士的綜合素質就會顯得尤為重要。說話的藝術性、淵博的知識、良好的心態,必將贏得患者認同,為護理工作奠定基礎,進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