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人民醫院(512100)胡麗英
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溢血,發病急速,術后并發癥多,預后差異大,高發病率,高致殘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占全部腦卒中的25%左右。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人民醫院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對49例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取微創手術治療,配合術后精心地護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該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現將其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人民醫院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采用微創術治療出血性腦卒中49例,年齡39~67歲,血壓在160~280mmHg/96~120 mmHg,經CT檢查出血量為30ml~130ml。微創術在發病后24h內執行,49例病人中治愈32例肢體有不同程度偏癱者15例,死亡2例,死因均是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療效較好。
2.1 一般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加強護患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病人心理狀況和現實需求,讓患者積極配合護理措施的實施。患者神志轉清醒后,鼓勵并指導其進行早期的廢損功能再訓練,避免情緒激動和不良刺激。同時動員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再訓練之中,以取得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鼓勵。
2.1.2 體位護理 術后患者取偏后患側位,床頭抬高15°~30°,有利于靜脈血回流,減輕腦水腫,絕對臥床休息3~4周,病室溫度在18~23℃,濕度在50%~60%,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暢。
2.1.3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嚴密觀察意識和瞳孔的變化。經常呼喚患者或做壓眶反應。觀察瞳孔的大小、形態、對光反應。尤其早期,謹防再次腦出血,如一側瞳孔散大,意識障礙加重,說明仍有腦出血或腦疝的可能,意識、瞳孔的變化往往早于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監測生命體征和BP的變化,警惕繼發顱內血腫。
2.1.4 保持呼吸通暢 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嘔吐物,舌后壓時,用舌鉗將舌頭拉出,根據病情在1~2h抽吸痰液,翻身、拍背一次,以防肺炎和肺不張,必要時做氣管切開,并按氣管切開護理,常規護理。
2.1.5 飲食護理 術畢24~48h禁食,可由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和水分,以后視病情的變化情況,可由流質、半流質、軟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并給予高蛋白、高營養、低鹽、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給予飲食指導,防止便秘的發生,避免排便時用力過猛而致血壓突然上升引起再出血。
2.2 引流管護理 加強消毒隔離,預防感染,病室定時開窗通風,每日用紫外線消毒室內2次。引流袋應低于穿刺部分約20~30cm,每日行顱內沖洗2~3次,開放引流管1~2次,每次觀察引流液的量與性質并記錄是否有繼續出血傾向。注意引流情況,一般1~2d復查顱腦CT,如果血腫消失或消失80%以上,即可撥出引流管。
2.3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2.3.1 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 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徹底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觀察痰液的性質和量,定時翻身、拍背。清醒病人,鼓勵咳嗽、咳痰,必要時給予每日3次霧化吸入。氣管切開病人,定時氣管內滴藥,嚴格無菌操作,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
2.3.2 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護理 應及早保留胃管,嚴密觀察病人腹部情況,注意病人大便的顏色、性狀。清醒病人應及早進食,留置胃管的病人應從胃管注入流質飲食,如有出血癥狀,應立即停止進食或鼻飼,給予冷鹽水洗胃或由胃管注入抗酸藥及保護胃黏膜藥。
2.3.3 褥瘡的預防及護理,定時給予翻身、拍背,每1~2h一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渣屑。定時按摩受壓部位及骨隆實處,增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昏迷病人還可采用氣墊床,防止皮膚完整性受損。
2.4 康復護理 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或語言功能障礙。故術后盡可能早的功能訓練尤為重要。應術后24h開始肢體功能鍛煉,由少到多,由被動到主動。術后1-2周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時,可鼓勵自行翻身、站立及肢體的主動訓練,下床鍛煉時,由兩人攙扶以防跌傷,時間由短至長,反復訓練,促進神經傳導功能恢復。
微創血腫清除術是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創傷小、簡單易行、不受條件限制、手術時間短、傷口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且手術費用低廉等優點,尤其適用于高齡和體弱患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