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仁和醫院(102600)張永香 李新華
支氣管內膜結核是肺部結核病變的一種形式,且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早期診斷困難、誤診率高而受到呼吸界的關注。北京仁和醫院近5年來先后發現23例支氣管內膜結核的患者,均由纖維支氣管鏡確診,現結合文獻著重分析支氣管內膜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癥狀、胸部影像學、纖支鏡檢查結果,分析介紹如下,以期對早期診斷提供幫助。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例患者,年齡20~74歲,男性9例,女性14例;60歲以上的7例,占30%;30歲以下7例;占30%,首發癥狀到初檢的時間3天~5年,其中少于2個月的16例(占69%)。咳嗽13例,發熱6例,咯血4例,伴有憋氣4例,胸痛3例,1例無癥狀(體檢發現)。全部病例均進行胸部X線或CT檢查。肺浸潤陰影12例,胸腔積液4例,肺不張3例,肺占位3例。
1.2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
1.2.1 病變部位 左上葉5例,左舌葉1例,左下葉2例,右主3例,右上葉3例,右中葉2例,右下葉7例,病變右側多于左側,(右側15例,左側8例)。
1.2.2 纖維支氣管鏡下表現 病變類型:瘢痕狹窄為主11例,潰瘍壞死為主6例,黏膜炎性病變為主4例。
1.2.3 確診情況 全部病例經纖維支氣管鏡病理活檢或刷檢找到抗酸桿菌確診。
支氣管內膜結核是發生在氣管、支氣管黏膜或黏膜下層的結核病變,因為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影像學又表現多樣,容易誤診和漏診,有報道[1]誤診率達90.6%。但隨著支氣管鏡檢查的普遍應用,對本病的認識也逐漸提高。本組發病年齡20~74歲,30歲以下占30%,60歲以上占30%,提示老年人結核的發病逐漸增高。癥狀方面以咳嗽最為多見,本組為13例,占56%,特別是頑固性干咳為支氣管內膜結核的首位臨床癥狀,國內文獻報道為65%,而國外文獻報道[2]為50%~97%。其次為發熱,咯血、胸痛及合并有憋氣等,但上述癥狀均無特異性。合并有結核中毒癥狀的病例極少,且也有無任何臨床癥狀而體檢發現的,故目前結核的癥狀越來越不典型,且癥狀無特異性。影像學表現多樣,發病部位:有結核好發部位的,如上葉的尖后段及下葉的背段,但也有非好發部位的病變,如左舌葉和右中葉。影像特點:有滲出浸潤影,有胸腔積液,還有肺不張,甚至肺占位病變,因而影像表現容易考慮為其他疾病,如肺炎、肺癌等。文獻報道有胸片完全正常的1.5%~9%[3],這些影像表現的復雜多樣且無特異性,又給臨床診斷造成困擾。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手段,故對于診斷不明且懷疑有本病可能的需盡早完成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發現鏡下表現也不盡相同,由于病程不一致,且多數病程較長,故鏡下以瘢痕狹窄為主要表現,本組11例,占48%,其次為潰瘍壞死和黏膜病變,本組有6例見到典型的干酪樣壞死。全部病例經纖維支氣管鏡病理活檢或刷檢找到抗酸桿菌確診。
綜上所述,支氣管內膜結核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影像學表現復雜多樣,容易誤診和漏診,凡是臨床表現待明確或需排除支氣管內膜結核的病例,均應盡早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盡快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