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強,趙術明,袁長海
(內蒙古赤峰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內蒙古赤峰 024000)
案情簡介
2008年7月3日,某旗兩名投資人為規避稅費,以下崗職工尹某的名義承包經營了該旗的“原野肉食品廠”。在未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情況下開始收購活羊準備進行屠宰加工活動。轄區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告知尹某:在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后方可經營。8月11日,轄區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再次到“原野肉食品廠”檢查時發現該廠正在進行屠宰加工活動。于是當場制作了現場檢查(勘驗)筆錄,尹某閱后簽字。中午,執法人員制作了詢問筆錄,對尹某的違法事實予以進一步確認,尹某閱后簽字。8月14日,旗動物衛生監督所給尹某送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8月18日旗動物衛生監督所以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興辦動物屠宰加工場所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動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對尹某作出罰款人民幣3 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并及時將有關文書送達了尹某。尹某不服,于8月19日向該旗農牧業局提出了行政復議申請,請求撤銷旗動物衛生監督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經審查后,旗農牧業局受理了申請人尹某的行政復議申請,并向被申請人旗動物衛生監督所發出了提出答復通知書。8月21日,旗動物衛生監督所在收到旗農牧業局的提出答復通知書和尹某的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后進行了答辯。8月25日,旗農牧業局對該行政復議案件審查后做出行政復議決定:一、維持被申請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二、責令被申請人依照國家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優惠政策的有關規定,為申請人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相關手續。
分析
本案是一起行政管理相對人因不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其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興辦動物屠宰加工場所的違法行為作出的行政處罰而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根據《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本案申請人尹某與被申請人旗動物衛生監督所均是適格主體,被申請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屬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該行政復議案件在審查過程中,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爭論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認定事實方面。申請人認為自己非故意違法,按國家政策憑再就業優惠證應享受優惠。此外,被申請人的處罰主體錯誤,申請人辦理的《衛生許可證》上記載的名稱是“某旗原野肉食品公司”,而《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的處罰主體卻是“原野肉食品廠”。被申請人認為申請人承包經營原“某旗原野肉食品公司”,并以“原野肉食品廠”名稱經營,原某旗原野肉食品公司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于2008年6月5日過期,申請人明知未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從事動物屠宰加工活動是違法行為但仍繼續為之,存在主觀上的故意。至于《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上的處罰主體“原野肉食品廠”是按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興辦的動物屠宰加工廠門外的廠名確定的,且行政處罰決定書上明確指出了被處罰人的名稱、地址和負責人。
2.執法程序方面。申請人稱執法人員在執法時未出示執法證件,非法進行了搜查,執法程序錯誤。對申請人的這一主張,被申請人稱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雖未著裝但佩戴了統一的執法標志,對申請人經營的動物屠宰加工場所進行現場監督檢查時出示了行政執法證件并說明了來意,對此被申請人進行了舉證,即動物衛生行政執法人員制作的《現場檢查(勘驗)筆錄》中有在場執法人員的執法證號及簽名。
3.適用法律方面。申請人認為其違法行為沒有對社會造成危害后果,違法情節輕微,應不予處罰。被申請人認為,申請人在未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情況下經營原野肉食品廠,違反了《動物防疫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應根據《動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進行處罰。
4.內容方面。對申請人提出的處罰過重問題,根據《動物防疫法》的規定,對申請人予以3 000元罰款,內容適當。理由:一是依據《動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對興辦動物屠宰加工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可見,對這種違法行為罰款是“處”而不是“可處”,因此必須進行罰款處罰;二是在法律規定的處罰額度范圍內,因考慮到申請人是下崗職工的事實,被申請人在自由裁量的幅度范圍內作出的三千元處罰額度比較適當。
本案最終以申請人如數繳納了罰款,被申請人依法為其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并依照有關規定將其即將出售的動物產品減免了部分檢疫費而終止。通過本案審視被申請人的行政處罰這一具體行政行為,被申請人在具體辦案過程中能夠嚴格依法辦事,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法律依據正確、內容適當,特別是違法主體的正確認定是行政處罰決定能夠得以維持的重要原因。此外,本案在處罰額度的確定上充分考慮了申請人是下崗職工的實際情況,合理的使用了行政自由裁量權,體現了動物衛生行政執法人員較高的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