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值夜班時曾接治一位因“腹痛伴惡心、嘔吐2 小時”來診的36 歲女性患者。患者由家屬攙扶緩慢步入診室,右手捂著腹部,面色較差。經詳細問診得知,患者曾于晚間進食冷飲,2 小時后出現腹痛,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無嘔血,無腹瀉癥狀,無胸悶、胸痛,無發熱?;颊呒韧酗L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病史,平時間斷口服阿司匹林,無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史。末次月經是2010 年6 月21 日。
問診后,筆者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血壓120/68mmHg,R17bpm,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口唇無紫紺,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粗糙,未聞及干濕羅音。心率78bpm,心律不齊,心尖部可聞及舒張期隆隆樣雜音。腸鳴音4 次/分,腹部柔軟,無肌衛,中上腹部存在壓痛,無反跳痛,莫菲征陰性,麥氏點無壓痛,雙下肢無浮腫。隨后對患者進行血生化、腹部B 超、心電圖、腹部立臥位平片等檢查。血常規提示WBC 14.2×109/L,N 87%,血淀粉酶100U/L,肝腎功能、血糖無異常。腹部B 超無異常。腹部立臥位平片顯示無腸梗阻及消化道穿孔征象。
此時,患者的腹痛程度有所加重,額頭開始微微冒汗。經再次檢查,筆者發現,患者血壓無動態變化,腹部體征無動態變化,腹痛部位亦無轉移。
是否存在外科情況?考慮患者既往有風濕性心臟病及房顫病史,筆者懷疑為腸系膜動脈栓塞,于是立即請急診外科醫生會診。外科醫生在詢問患者病史并對患者進行查體后,與筆者達成一致意見——應當立即對患者完善上腹部CTA 檢查?;颊呒覍僖餐膺M一步完善檢查。上腹部CTA 檢查結果顯示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可見充盈缺損,可基本確診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遂將患者緊急轉入外科病房。后隨訪該患者床位醫生得知,術中該患者腸系膜上動脈起始部已無搏動,經手術切開取栓后恢復搏動,病理切片提示混合血栓。
腹痛是比較復雜的癥狀,對于突發劇烈腹痛且有器質性心臟?。ㄈ顼L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等)病史的患者,在排除急腹癥等可能后,一定要警惕腸道血管病變,尤其是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可能。對于這位腹痛患者,最終在短短的2 小時內得以確診。雖然沒有誤診,但事后反思仍心有余悸?,F將對此例患者的鑒別診斷體會總結如下:
(1)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往往以腹痛為首發癥狀,其發生與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結構密切相關。腸系膜上動脈從腹主動脈分出,分出角度小,與腹主動脈呈傾斜角,走向幾乎和腹主動脈平行,且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口徑較大,脫落的栓子容易進入,易在血管狹窄處或分叉處形成栓塞。
(2)本例患者存在風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顫動基礎疾病,且平時間斷服用藥物,未進行正規抗凝治療,且未監測INR,這就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發生埋下了伏筆。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栓子大多來自心臟,當栓子進入腸系膜動脈并致阻塞時,常導致急性腸壁缺血缺氧、出血和壞死。因此,針對有此類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在保證其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應盡快確診。時間就是生命,病情的演變速度與管腔閉塞程度和范圍相關。
(3)如果是一般程度的腹痛,患者大多會選擇自行口服藥物或在白天就診。患者夜間來診,從側面證明腹痛的程度較重?;颊甙l病前有進涼物史,由于冷飲等物品進入胃腸道時,可以引起腸壁肌肉痙攣,血管收縮,從而導致持續性腹痛,很容易想到“冰箱性胃腸炎”?;颊咧猩细雇匆埠苋菀鬃屓讼氲郊毙砸认傺?,需要進行嚴密觀察及鑒別診斷。
(4)國外有報道指出,劇烈急性腹痛、器質性心臟病、強烈的胃腸排空癥狀(如腸鳴音亢進、惡心、嘔吐或腹瀉)(三聯征)是早期診斷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主要依據。該患者來診及時,根據剖腹探查結果,來時尚未出現腸壞死和腹膜炎體征。但如果患者出現腸鳴音消失、腹部壓痛、肌緊張等腹膜刺激征,就需要格外警惕。
(5)該患者就診時腹痛明顯,應謹慎應用鎮痛藥物,以免影響對腹痛程度、部位的動態觀察,同時應注意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對于年輕女性,還需警惕宮外孕、黃體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等情況,注意對末次月經的詢問,可行β-HCG、婦科B 超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