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于2010 年4 月18 日至22 日參加了北京市藥監局稽查辦舉辦的“提高藥品案件查辦技能培訓班”。此次培訓主要針對藥品生產環節可能出現的違法行為,從劑型分類著手,介紹了不同劑型藥物制劑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質量控制點、檢驗通則等內容,筆者結合這些問題對藥品生產監管有幾點體會:
整個質量保證體系中首要的是物料流程。其體系包括計劃→采購→物流→收貨→來料檢驗→合格放行。在采購環節中,對供應商審計十分重要,比如,可以考察供應商提供的貨物與標簽是否相一致;在來料檢驗環節中,要檢驗取樣后的物料包裝是否嚴密,是否做到防止物料被污染,粉塵的處理是否達到標準,一般情況下是否遵循了先取樣先使用的原則。
不同制劑類型控制點各不相同。檢查控制點的前提是產品的生產工藝必須經過驗證。中間產品,即制劑階段的控制中,固體制劑考察片重、脆碎度、崩解、厚度、硬度等;膏劑要看顆粒均勻度、pH 值、相對密度;注射劑要求無菌制劑無熱源,具有生物穩定性;還要檢查過濾器的完整性、滅菌時間和溫度。
充分考慮藥品質量決定因素。每一個產品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單一的,如在壓片時發生松片、裂片、崩解超限、片重差異等缺陷;可能是工藝處方設計存在缺陷;如果工藝本身沒問題,在一些關鍵環節控制不好,也會導致重復性不好,如裂片問題,應考慮到混合時的均一性、壓片時模具的壓力大小、干燥箱的設備驗證、熱輻射是否均一等;如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既有可能是投料原因,也有是有些活性組分中控制的雜質項目可能在成品檢查中不再控制,如丙酮揮發不再控制,而有些生產過程中的降解產物可能增加,需要在成品中再控制。尾料如果處理不好,也容易導致問題發生,前兩年出現的甲氨喋呤事件就是因為混入長春新堿尾料造成的。事實上,尾料處理一般應先全檢,主要檢測微生物是否超標,如無污染可加入下一個批號,但不超過計劃10%,壓片試機過程中剩余的不能作為尾料,應作為廢料銷毀。
結合GMP 對企業進行檢查。檢查中應注意的問題有:空氣凈化系統是頂送頂回還是頂送側回,送風后走回風道,回風道的清潔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終端是否安裝過濾器以保證不存在交叉污染問題;定期對潔凈工作間進行取樣檢測時,取樣點如何規定;在中藥固體制劑生產企業最后滅菌環節中,有的廠家用微量元素照射,這樣會改變工藝規程,易發生藥害事件;當企業檢驗結果與藥檢所結果不一致時,特別是中藥飲片,可查批生產記錄,其中應有執行標準,可與藥檢所進行比對;生產注射劑時,定量灌裝機屬于強檢項目。
檢查方法應全面仔細。檢查時要看其文件規定及在崗人員的實際操作情況;通過詢問了解實際操作步驟;實地檢查抽樣記錄、抽樣標記、貨位卡;對文件規定的工藝規范、操作規程、批記錄、儀器、使用記錄、檢驗原始記錄、檢驗報告書等與實際檢查情況進行比對。檢查時可分多組,側重于不同的地點;查原料從何處購買時,可查財務賬本;注射液中出現可見異物時,要查藥包材供應商是否發生變更,也可查生產記錄中內容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若在廠外設原料庫房,應查清其地址。
稽查之聲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東城分局李澤中:這次培訓讓我對團隊精神建設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在幾天的培訓中,通過和拜耳醫藥公司員工們的交流,我發現該公司生產部門的很多員工均在拜耳工作了10 年以上,讓我時刻感受到這個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團隊精神就是要在反映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統一、保障組織利益高效運轉的基礎上,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團隊精神的建立使管理變得更有趣,更富有創造性,團隊成員在得到參與工作的滿足感后,煥發了巨大的熱情和干勁,每個人都最有成效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實現自己在工作中心靈成長的愿望。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西城分局明星星:物料平衡系指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同批產品的產量和數量所應保持的平衡程度。物料平衡是產品質量的檢驗性指標。當生產過程處在受控的情況下,物料平衡的結果是比較穩定的。可一旦生產過程中物料出現差錯,物料平衡的結果就會超出正常范圍。但部分制劑配置單位忽略物料平衡這一關鍵性指標,或為了應付檢查而作假。稽查人員在檢查時往往能以此數據為切入點,發現制劑配制單位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