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00孝義市農業局 李秋豐
孝義市地處山西省呂梁地區南端,位于呂梁山脈中段南麓,晉中盆地南隅,耕地面積3.5萬hm2,旱地2.1萬hm2,海拔731~1 716 m,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86 mm,年平均≥10℃積溫3 600℃,無霜期190 d左右。東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主要為水地,大豆多為復播;西部山區主要為旱地、溝壩地、丘陵地,大豆均為春播。現主要介紹春播大豆的關鍵栽培技術。
近年來,孝義市因地制宜,積極引進大豆優良品種,如:晉豆25號、晉豆23號、晉豆19號、晉大52號、晉大53號等,增產效果達到10%~20%。
農諺說:“豆地年年倒,豆子年年好。”合理輪作能減少病蟲草害,調節土壤肥力。不倒茬,前茬大豆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質會影響根瘤菌活動,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適宜的大豆前茬為禾谷類作物,如谷子、小麥、玉米、高粱等。大豆不宜種在其他豆類之后,且忌重茬種植。
在秋季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秋深耕,耕深30 cm。結合秋深耕,每公頃施農家肥15~20 t,輔以一定數量的氮肥、磷肥,促進土壤微生物繁殖。耕后隨即耙耱保墑。
大豆根瘤菌是在與大豆共生過程中形成的,它能將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滿足大豆生長需要,因此用根瘤菌拌種,能促進根瘤的形成。每公頃用3.75 kg根瘤菌劑加水成糊狀,均勻拌種。拌種作業要避光進行,以免根瘤菌失去活性。拌種后不能混用殺菌劑。拌種陰干后必須在1 d內播種。
大豆是喜鉬作物,鉬可以促進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滿足大豆氮素營養。每千克種子用鉬酸銨0.4~0.5 g,溶于20 mL水中,噴灑在種子上,邊噴邊攪,陰干后播種。
用2.5%的適樂時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3%包衣。
根據生產實踐經驗,春播黃豆適宜播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早,地溫低,不利于出苗;播種遲,生育期易遭受霜凍,不利于成熟。播種量要根據播種方式、種子大小、留苗密度、發芽率高低而定,春播一般每公頃用大粒種子75~90 kg,中小粒種子60~75 kg。
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地力、光能,發揮大豆的生產潛力,是實現大豆合理群體結構的基礎。一般行距為40 cm,株距為15~20 cm,公頃留苗18萬株左右。
出苗后至第1片真葉展開(即95%子葉展開)時查苗補種。
在第1片復葉展開前進行間苗,拔除病苗、弱苗、小苗、雜草,按規定株距留苗,在缺苗斷壟處相鄰2行或相鄰2株留雙株苗,保證合理密度,為豐產打基礎。
中耕能消除雜草,疏松土壤,防旱保墑,提高地溫,促進大豆根系和植株生長發育。在大豆整個生育期要進行3次中耕,掌握兩頭淺中間深;第1次中耕宜早,當苗高5~6 cm時,細致進行,深度一般為7~8 cm,防傷苗;第2次在大豆分枝前、苗高33 cm時進行,深度為10~12 cm,并用手拔除苗間雜草;第3次中耕在大豆封壟前,深度宜淺,為5~6 cm,同時結合培土,防止倒伏。
大豆田的雜草除了使用傳統方法消滅外,也可用化學除草劑,目前多用48%氟樂靈乳劑,于播前7 d左右施藥,施藥后2 h內及時混土,以免氟樂靈揮發。每公頃用藥1.65~2.25 kg。或者播種后出苗前用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用藥量0.375~0.795 kg,防治闊葉雜草。
要趁墑追肥,開花結莢期每公頃追施尿素2~5 kg。將化肥撒在植株一側,隨即培土。鼓粒期根系衰老,吸收肥料能力下降,根瘤菌固氮能力降低,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1.5 kg+尿素9 kg,溶于30 kg水中,噴灑在葉面上,保證大豆穩定生長,提高粒質量,從而提高產量。
應根據預測預報,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進行綜合防治。
7.6.1 豆天蛾 以幼蟲食害豆葉,輕則吃成網孔,嚴重時可將豆株吃成光稈,造成不能結莢。在幼蟲1~3齡期,用2.5%敵百蟲粉劑噴粉或80%的敵百蟲700~1 000倍液稀釋噴霧防治。
7.6.2 豆莢螟 以幼蟲在莢內吃食豆粒,可將豆粒吃掉大半或全部吃掉,比大豆食心蟲為害更大。在成蟲發生盛期或卵孵化盛期前,用80%晶體敵百蟲700~1 000倍液進行噴酒。
7.6.3 大豆食心蟲 其只為害大豆,以幼蟲蛀入豆莢食豆粒。被害大豆粒形殘損,商品價值下降。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
7.6.4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包括紫斑病、灰斑病、輪紋病、炭疽病。大豆全生育期都可受到紫斑病侵染,葉片上病斑不多,結莢期大量為害豆粒,病輕時在種臍周圍出現放射狀紫斑,嚴重時整粒變紫。灰斑病以葉片和種子受害最重,豆粒上病斑呈圓形、不規則形,中央灰色,邊緣褐色,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葉片感染輪文病后,初期為褐色小點,散生,擴大后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褐色,周圍暗褐色,有同心輪紋,可用65%的代森錳鋅500倍液噴灑大豆全株,每7 d噴1次,共噴2次。炭疽病主要為害莖稈、豆莢,葉柄。莖稈上病斑長形、暗褐色;豆莢上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略凹,有時呈潰瘍狀,紅褐色,可用70%代森錳鋅400倍液噴霧防治。
大豆莖稈呈棕黃色,尚有10%的葉片未脫落,用手搖動豆稈時莢內種子發出響聲時,是人工收獲的最佳時期。機收時,豆葉全部落盡,籽粒歸圓變硬時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