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廖俊建,錢澤斌
(1.河南省南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00;2.河南省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南陽 473000)
雞綠膿桿菌病是由綠膿桿菌引起的一種敗血性疾病,其對雛雞的危害較大。隨著養禽業的發展,陸續發現有雞群被感染,且被感染的多為10~25日齡的雛雞,以10日齡左右的雞發病率及死亡率為高。
某養殖戶所養的3000羽7日齡雛雞突然精神不振,食欲減少乃至廢絕,并不同程度下痢,拉水樣糞便,日死雞50只左右。
該病呈急性經過。病雞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卵黃吸收不良,拉黃綠色水樣便,呼吸困難,顏面部及肉髯水腫。部分病例站立不穩、抽搐,急性死亡。
剖檢可見病死雛雞皮下水腫,有淡黃色膠凍樣滲出液,以頭頸部最為明顯;肝臟質脆、腫大,呈土黃色,上有壞死灶,肝外部包裹黃色膠凍樣滲出物;腎、脾腫大,有小出血點;心冠脂肪出血,有膠凍樣浸潤。
2.1 鏡檢 取病死雞心、肝觸片,革蘭氏染色后檢查,見散在的無芽孢、無莢膜的革蘭氏陰性桿菌。
2.2 分離培養 無菌采取病死雞心、肝接種肉湯,置37℃培養24 h,結果肉湯底部混濁,表面呈淡綠色,并形成菌膜;無菌取肉湯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并穿刺接種三糖鐵培養基,37℃培養24 h后,普通瓊脂上見表面光滑、濕潤、扁平、形狀不規則的半透明菌落,培養基呈淡黃綠色(菌苔存在部位顏色更明顯),放置數日后,菌苔表面有金屬光澤;三糖鐵培養基的底面和斜面均呈紅色,斜面上的菌苔呈棕黑色并有金屬光澤。
2.3 生化反應 挑取可疑菌落進行生化試驗。結果該菌發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氧化酶試驗陽性,液化明膠,不產生靛基質,能形成硫化氫,硝酸鹽還原呈陽性,不分解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
2.4 接種試驗 取24h的肉湯培養物0.2 mL接種于一日齡雛雞頸部皮下,雛雞接種1~2 d內死亡。剖檢見肝臟黃染,有點狀出血,注射部位皮下水腫、出血和有膠凍樣滲出。
2.5 藥敏試驗 該菌對環丙沙星、慶大霉素敏感,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紅霉素不敏感。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初步診斷本次為綠膿桿菌病,通過送檢病料可作出確切診斷。
環丙沙星原粉飲水投服,每1g原粉配6~8g水,全天自由飲用;重癥雞灌服慶大霉素,每只平均4000單位,每日一次,連用3d;百毒殺帶雞消毒,定時通風換氣。建議養殖戶對雞舍、場地、設備、用具及周圍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4.1 本病以發病急、病程短,病雛沉郁、衰竭、脫水、角膜混濁、很快死亡為特征。
4.2 防止本病發生首先應做好消毒工作。
孵化場在注射疫苗時,注射器、針頭消毒不嚴或不及時更換針頭可導致對外提供的雛雞感染本病死亡。飼養場接種疫苗時同樣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針頭的更換。
4.3 綠膿桿菌對多種抗菌藥物有耐藥性,用藥前應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
4.4 種蛋可用福爾馬林熏蒸(蛋殼消毒)后再入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