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臺
讀者李新問:2009年,我在與李某聯手做牛羊肉販運的生意中,李某欠我的貨款14萬元,多次催要不付。最近聽人說他要變賣財產遷往外地居住。為了防止他有意賴賬,我準備向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請問,我應該向何地法院申請?
律師說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1條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由當事人向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在人民法院采取訴前財產保全后,申請人起訴的,可以向采取訴前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這就是說,受理訴前財產保全申請的法院只能是特定的,即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讀者周志錄問:前不久,我去一個朋友家辦事,辦完事后我朋友的兒子要我用摩托車送他去另一個地方辦事,到那里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鐘,呆了時間不長,我準備回家時,發現摩托車丟失,我們當時就報告了公安機關,但是至今還沒有找回。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朋友的兒子是否也應當分擔賠償的責任?
律師說法:就你信中所談的情況來看,不能要求你朋友的兒子也分擔賠償責任。因為你與你朋友的兒子并沒有達成對摩托車的保管協議。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保管協議的成立,一是寄托人與保管人就物品保管達成一致意見。二是要由寄托人交付保管物品和保管人接受保管的行為。根據你信中所述,你是自己將摩托車開到朋友的兒子家里,你并沒有要求他為你保管,他也沒有同意承擔為你保管的責任,因此,摩托車丟失的損失應當由你自己承擔。不過,你可以如實地向公安機關提供當時的真實情況,協助公安機關早日破案,挽回損失。
讀者王吉民問:2009年底,我5歲的兒子因患病到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結果第3天孩子就死在了醫院里,我們認為這是醫院的醫療事故所致,于是找到縣衛生局要求解決,衛生局作出了處理決定,我們認為不妥,又起訴到法院,但是法院不受理。請問,這是為什么?
律師說法:你信中所談的情況不夠清楚,按照法律規定,這里需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一是醫療事故處理決定。前者是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所作的,是衛生行政部門認定和處理醫療事故的依據。病員及其親屬如果對醫療事故鑒定結論有異議,可以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如因對鑒定結論有異議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后者是衛生行政機關作出的,如果當事人對醫療事故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僅僅是要求醫療單位賠償經濟損失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當按《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以民事案件立案受理。
讀者李剛問:我是一個即將退休的專業業務人員,自覺精力充沛,打算在退休以后成立一個正當的協會,為社會提供諸如“心理健康咨詢”、“法律宣傳咨詢”等方面的服務,請問,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需要辦理什么手續?
律師說法:國務院1989年10月25日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組織的協會、學會、聯合會、研究會、基金會、聯誼會、促進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均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登記。社會團體經核準登記后,方可進行活動。”該條例還同時規定,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過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材料:一、負責人簽署的登記申請書;二、有關業務主管部門的申請文件;三、社會團體的章程;四、辦事機關的地址或聯系地址;五、負責人的姓名、年齡、住址、職業及簡歷;六、成員數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民政部門。成立全國性的社會團體,向民政部申請登記;成立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向其辦事機構所在地相應的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成立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向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民政部門申請登記。經核準登記的社會團體,發給社會團體登記證書。社會團體憑社會團體登記證書,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刻制印章和開立銀行帳戶。你如果符合以上這些規定,就可以與登記主管部門聯系辦理有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