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志,陳慶勛,高慧軍,高君峰
(1.河南省南陽市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9;2.南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南陽 473000)
胃腸炎是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的腸道疾病,以嘔吐、水樣腹瀉和脫水為特征,病原體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該病呈流行性發生,傳播迅速,新生仔豬死亡率高,在個別地區因該病而導致新生豬的死亡率高達31%,豬傳染性腸胃炎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嚴重影響著生豬養殖業的發展,筆者在臨床中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辦法防治本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出來,以供參考。
豬傳染性胃腸炎僅引起豬發病,病豬和帶毒豬是重要的傳染源,其排泄物、乳汁,嘔吐物、呼出氣體等均能攜帶病毒,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徑傳播給易感染豬,新疫區的發病多數是由于引進帶毒豬或通過人及其他動物(如耐過犬)為媒介而傳播的,新疫區初次發病率較高,幾乎所有的豬呈暴發性,7~14 d乳豬死亡率很高,種豬和母豬呈良性經過并產生一定的免疫力。在老疫區由于母豬大都具有抗體,所以哺乳仔豬10日齡后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低,甚至不會發病,而仔豬斷奶后切斷了補充抗體的來源,卻重新成為易感豬。豬傳染性胃腸炎全年均可發生,但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秋末至第二年初春,夏季少發。
本病潛伏期很短,一般在24~36 h,也有延長至2~3 d,發病突然,部分乳豬嘔吐后腹瀉,吐出白色乳塊或帶黃色粉液的胃內容物,腹瀉物開始稍粘稠,很快成為稀便,糞便呈黃色、灰黃褐色或淺黃水樣,有腥臭味,病情特別嚴重者,病豬肛門及會陰部呈紅色。母豬產后患病因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而少乳、停乳,加重仔豬的病情,甚至還會使仔豬全窩死掉。若母豬產前發病,痊愈后產仔,乳豬將免于發病和死亡。種豬、肥豬的臨床癥狀較輕,表現為減食、腹瀉呈噴射狀,偶有嘔吐癥狀,一般經過3~7 d康復,少有死亡。
病變的主要部位在胃和小腸,腸系膜淋巴結充血水腫,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黏膜充血,并有粘液覆蓋,靠近幽門區可見有較大壞死區;整個小腸氣性膨脹,伴有卡他性炎癥,充血,腸壁發亮,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內含泡沫和未消化的凝乳塊;絨毛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脹;心、肺、腎等臟器一般無明顯病變。
本病與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感染、豬大腸桿菌病、腸毒血癥和豬痢疾等都有腹瀉癥狀,應加以鑒別。
1.豬流行性腹瀉病多發生于寒冷的冬季,特別是12月和1月,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能感染發病,成年豬僅發生嘔吐和厭食,數日內可康復,傳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較低。
2.豬輪狀病毒病以寒冷季節多發,常與仔豬白痢混合感染,多發于8周齡以下仔豬,大豬為隱性感染。癥狀與病變較輕微,病死率低。
3.豬大腸桿菌病也可以發生猛烈的腹瀉,容易與傳染性胃腸炎混淆。但大腸桿菌病經常持久地在豬群中發生,而傳染性胃腸炎則急速出現,突然終止,并且通常有嘔吐腹瀉和高度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4.腸毒血癥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病的特征是糞便帶有血液或者有出血性腹瀉,小腸某些部分有出血和腸炎,腸腔含有血液,這些可以與傳染性腸炎區別診斷。
5.豬痢疾的腹瀉呈持續性,糞便內含有許多纖維蛋白或者血色的粘液,是一種嚴重的纖維性壞死性腸炎,如果不治療有高度的死亡率。
根據本病的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尤其是10日齡以內的仔豬嘔吐、腹瀉、脫水及胃腸病變可初步診斷,確診應進一步做實驗室檢查,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顯微鏡檢查采取的病死豬有代表性空腸病料,置于500倍以上的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空腸絨毛短小、彎曲,并且萎縮成球狀現象嚴重。
(二)熒光抗體試驗無菌采取病死豬小腸做冷凍切片或小腸黏膜抹片風干后用丙醇固定,進行熒光抗體染色水洗鏡檢,可見綠色熒光。
(三)病毒接種試驗將病死豬小腸及其內容物制成懸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 000單位,鏈霉素2 000μg,在常溫下放置1 h,然后試驗仔豬(以2~3 d未吃乳的仔豬為最佳),1~2 ml/只,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3 d。在試驗豬發生腹瀉后,再取小腸做免疫熒光檢測,可發現熒光細胞。
1.堅持全進全出的養殖制度,不要從疫區和病豬場引進豬只,如必須引進種豬或仔豬,應先進行隔離檢疫、飼養一個月,確認無病后方可混群。
2.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及時清除糞便及污物,對豬舍地面、用具等用0.1%的除菌凈、10%的漂白粉、2%的燒堿溶液進行嚴格消毒。對于已發病的豬場,要立即封鎖隔離,限制人員來往,嚴禁其它動物入內,并且要認真做好滅鼠工作。
3.改善飼養條件。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確保豬舍干燥、通風,適當提高豬舍溫度,使豬舍溫度保持在32℃左右;提供足夠干凈衛生的飲水。
4.緊急免疫注射。豬白細胞干擾素,保育豬,每瓶注射3~4頭;中豬,每瓶注射2頭;大豬,每瓶注射1頭;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 d。在該病的暴發期,可在5 d后再用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進行一次免疫接種。
(一)西醫治療本病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只能采取對癥治療。
1.為預防脫水和酸中毒,可用氯化鈉3.5 g、氯化鉀1.5 g、碳酸氫鈉2.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配成溶液,讓豬自由飲服。對不能飲水的病豬可靜脈或腹腔注射5%~10%葡萄糖鹽水和5%碳酸氫鈉溶液。
2.為預防細菌的繼發感染,可用慶大霉素、黃連素、氟哌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藥物進行治療。
3.用康復豬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天口服10 ml,連用3 d對新生的仔豬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二)中醫治療
1.組方:黨參18 g、薏苡仁30 g、炒扁豆18 g、陳皮12 g、砂仁12 g、白術12 g、桔梗12 g、茯苓18 g、厚樸18 g、半夏曲12 g、藿香18 g、黃連3 g、甘草6 g。
2.方義:本方以參苓白術散和連樸飲化裁而成,方中黨參、白術、甘草益氣補脾;茯苓、薏苡仁、白扁豆滲濕健脾;陳皮、砂仁行氣化滯而醒脾;桔梗升脾胃清氣上達于肺;黃連、清熱、行氣導滯;半夏曲化痰消食、降逆和胃;藿香辟穢化濁,諸藥相配,升降并用,扶正祛邪,共奏益氣健脾、清熱化濕、止瀉和中之功。
3.用法:將上藥放入藥罐,加入5 000 ml的開水,浸濕30 min后,武火燒開10 min后改為文火煎,至剩下1 000 ml藥液時,離火,濾汁,候溫后灌服,每天早晚各一次。本方藥物用量適合體重10 kg左右的豬10頭一天的量,具體應用時,應根據豬數量的多少和體重的大小而按比例相應增減藥物劑量。
1.豬傳染性胃腸炎是急性傳染病,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必須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治療時應根據臨床癥狀,果斷地采用綜合療法,才能迅速有效地阻止病情的發展。
2.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關鍵是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防疫和消毒制度,切斷傳播途徑。同時科學配制飼料,保障營養均衡,提高豬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堅決杜絕飼喂霉變飼料,嚴防胃腸炎疾病的發生。
3.強化免疫是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生的最根本、最經濟的措施。根據該病在當地的流行和傳播特點,制定科學的免疫計劃,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可采用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和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二聯油乳劑滅活疫苗免疫。最好從母豬開始預防本病,妊娠母豬產前20~30 d免疫1次,以保護出生仔豬,必要時產前7 d再免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