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輝
(四川省畜牧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禽傷寒是由雞傷寒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一種禽的急性傳染病。
本病潛伏期4~5d。病雞精神沉郁、呆立、眼半閉、頭下垂。急性病例冠和肉髯呈暗紅色,病程稍長則冠、髯顯蒼白并萎縮,其食欲廢絕,喜飲水,體溫43~44℃,呼吸加快,糞便呈黃色或黃綠色,有時排血便。慢性病例消瘦、貧血,病禽于昏迷中死亡。有的康復后成為帶菌者。雛雞的病情同雞白痢。
最急性病例無明顯眼觀病變。病程稍長者,可視黏膜蒼白,冠及肉髯白,肝臟腫大,表面有一層血凝塊,其色澤蒼白或稍帶綠色,質脆,被膜下實質有針頭大或粟粒大的壞死灶,膽囊腫大,脾腫大,呈灰紅色,腎腫大、充血。有的病例心外膜有小點出血。卵黃膜充血或出血,卵子破裂,引起腹膜炎。公雞睪丸和附睪腫脹。
根據剖檢特征可做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依據細菌學檢驗確診。
控制禽傷寒首先應增強禽的抵抗力。改善飼養管理,飼喂麥粒能使胃液中的酸堿度降低,使禽傷寒菌死亡。飼料蛋白質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禽體抵抗力降低。供給充足的維生素能增強抵抗力。應注意飼料搭配和增加青飼料供給。搞好環境衛生,禽舍及用具常消毒,運動場保持干燥,禽舍保持通風,防暑防寒,不要過于擁擠。疑似病雞用每千克含氟苯尼考2.6~5.2 g的飼料飼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痢菌凈、氟哌酸等投水飲用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