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宏亮 馬龍海 卜春麗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統攬全局、著眼長遠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中央關注農村發展、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的信心和決心。水利建設是當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建設新農村,水利要先行。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出臺,農民個人及聯戶興辦的小型水利工程數量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現狀普遍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后,特別是近幾年,農民的個體經濟意識較強,集體觀念淡薄,從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河堤亂墾亂種、在行洪河道設障現象屢禁不止,而且河堤沿線近年又增添不少魚塘,出現了新的“兩水夾一岸”地段。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區支渠以下用水混亂,“跑、冒、滲、漏”較為嚴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毀損嚴重。同時由于各領域的生產進度很難一致也很難統一,彼此間為了各自的生產需要,隨意截流、堵壩、開溝、放水,把水線和明渠搞得支離破碎,千瘡百孔,逐漸失去供水功能,農民們沒辦法只好在原灌區內打井種稻。大量開采地下水,也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下去,不光是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生存環境也會受到破壞。另外,由于近年來的過度墾荒,水體植被越來越少,水土流失嚴重,水庫庫底淤積層越來越厚,而承包者既沒有清淤的意愿也沒有清淤的能力,這樣下去就不單是一個蓄水問題,還潛在著洪災的危險。
由于農村地方各級財力緊,嚴重制約著農村重點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補助。新農村建設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我國很多農村地處欠發達地區,難有較多資金用于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建設配套,致使部分工程無法按期啟動,開工建設的也很難按計劃竣工驗收,增加了繼續向上爭取工程項目的難度。
近年來,由于水利項目逐年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很多水管單位內設機構不科學,非工程管理崗位多,人力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導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據調查,2008年海倫市水管單位在人員總量過剩的同時,各地水管單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級工程技術人員又嚴重短缺,工程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數的15%,技術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單位的發展。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轉重建輕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資產要及時移交給有關單位和個人,向他們頒發產權或使用權證書,采取專業管護、拍賣經營、個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實有效、適合當地社會情況和不同工程類型的運行管護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進入良性運行軌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發揮其最大效能。因為農村水利既有農田灌溉、水產養殖和生活供水等興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澇等除害減災功能。以水利為主的工程,既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有償服務,核算成本,降低費用,促使工程良性運行,又要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宗旨。
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資,應由中央明確各級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財政投入責任,以此來增加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對現有工程進行維修改造,同時增加新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適應當今水利發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政領導,積極組織群眾參與到水利工程建設中來,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為了杜絕擠占挪用農業專項資金的現象發生,項目實施單位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項目情況,與財政部門積極溝通協調,爭取地方配套資金。
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和市場需求;鼓勵職工在職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使基層水利人力資源切實得到保值和增值。對農村現有水利技術人員進行適當分工,明確每個人的業務主攻方向,盡早造就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地質及地下水、水行政執法、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統攬全局,承擔起相應的工作。同時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并向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使他們也能獨當一面。
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資的機遇,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加強國家投資項目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項目區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是把涉水支農項目有機結合,確保重點工程、重點區域投入。堅持突出重點,加強計劃、財政和農口各部門的協調行動,將涉水支農項目資金捆起來,對重點工程、重點區域加大投入。二是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調整支出結構,在每年財政資金預算安排上,專門列出重點水利建設資金,確保節水續建配套和重點水利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加大公益型水利工程建設投入力度,調動基層和群眾大干水利的積極性。
轉變基層和群眾單一依靠國家投資辦水利的傳統觀念,進一步放開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權,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制訂出臺了多種形式的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的辦法和優惠政策,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建設小型水利工程,政府以獎勵的方式實施補助。
在切實加強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對農民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嚴格區分加重農民負擔與農民自愿投工投勞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的政策界限,引導群眾投工投勞。可以通過召開研討會、下發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就農建工作熱點難點問題征求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對如何搞好“一事一議”進行重點研究;農建規劃要充分征求基層干群意見,做到同群眾利益緊密結合;通過“行風熱線”解答基層干群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受理群眾投訴,加強政府同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體察民情,順乎民意。在“一事一議”的具體操作上,一是對村組內的小型水利項目等公益工程采取自由組合、貧富互助、干群合作等方式,由鄉村積極引導,讓群眾自行“一事一議”,既減少了議事矛盾,又容易達成共識,議事成功率大大提高。二是對跨村、跨流域的項目,在“一事一議”不能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由鄉村協調,對非受益村的農戶出工給予一定的補貼。三是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管理,健全村民理財小組,理清賬目,定期公布,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調動了群眾籌資投勞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