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凡芝 秦四云
嫩江縣屬農業大縣,平原、丘陵兼備,土地條件較復雜,“十年九春旱,春旱連夏旱”是嫩江縣農業生產條件的真實寫照。干旱災害年年給農業生產造成一定的損失,成為制約嫩江縣糧食高產穩產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縣委、縣政府多次組成涉農部門進行調查研究,召開會議,確定要想使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搞上去,必須走開源節能、農業結構調整、種植高效農業作物、發展節水灌溉的路子。
嫩江縣現有耕地面積190萬畝,種植大豆面積120萬畝,小麥40萬畝,而水田實灌面積達到1.25萬畝,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而且平原耕地較少,山區、半山區耕地水土流失又嚴重,土壤含水率低,不易抗旱。從1999年開始推廣旱田節水灌溉,當年在長福鄉試驗種植了300畝,種植作物為蔬菜,獲得了成功。打井(小井)6眼,購置噴灌設備6臺(套),采用小型移動噴灌設備。鄉黨委和政府經過多次調查研究,根據試驗成果,會同水利部門規劃設計了長福鄉旱田節水灌溉項目,并于2000年初報省水利廳項目庫。該灌區規劃面積5000畝,機電井10眼,設備10臺(套),采用小型移動式噴灌設備,主要種植作物為圓蔥。2000年,長福鄉在1999年的基礎,開發種植圓蔥300畝,獲得了成功,產品直徑6~8厘米,質量較好,畝產3.1噸,每噸價格為800元,產品遠銷日本、俄羅斯,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該項技術,得到了農民的認可。據調查,2001年該鄉種植圓蔥的農戶預計達到18戶,種植面積預計達到1000畝。
根據長福鄉的種植經驗,縣委、縣政府組織有關涉農部門進行調查研究,把該項噴灌技術,確定為嫩江縣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途徑。大力宣傳,著手規劃,引導農民向高效農業種植方面發展。目前我們已完成了《嫩江縣長福鄉旱田節水規劃》、《嫩江縣正豐農場旱田節水規劃》兩個項目。前者已報省水利廳項目庫存檔,《正豐農場旱田節水灌溉》已經完成,2000年初報省項目庫。該灌區的特點是地理位置處在第六積溫帶,而且水源豐富。種植面積5000畝,規劃了小Ⅱ型水庫,興利庫容68萬立方米,開敞式閘門1處,規劃一級提水泵站兩處,噴灌設備10臺(套),種植作物為圓蔥。該灌區在1999年試種100畝,獲得成功。2000年再擴大種植面積,達到了800畝,圓蔥產量3.7噸/畝,效益突出。
據統計調查,2009年末嫩江縣旱田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000畝,其中:種植圓蔥1500畝,蔬菜300畝,其他200畝。機電井18眼,噴灌設備18臺(套),發展前景很好。
根據嫩江縣旱田節水灌溉現狀,對照1999年和2000年兩年試種結果,我們把《長福鄉旱田節水灌溉》、《正豐農場旱田節水灌溉》作為嫩江縣今后發展旱田節水灌溉的主要項目,發展高效農業,轉換經營機制,多元籌集資金,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另外推廣節水灌溉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同的節水技術措施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在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的同時,要注意學習、引導、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同時也要注意推廣農民群眾的發明創造,把一些投資較少、技術簡單的“土”節水灌溉辦法應用到實踐中去。介紹新品種,開辟新思路,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廣旱田節水灌溉,使嫩江縣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再登新臺階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