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首
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商業步行街具有了某些共有特征:
1)充分體現出對人的尊重,滿足購物者的各種需求,提高購物的樂趣和舒適性。
2)建筑環境設計在尋求意義的建筑浪潮中,注重人與物的關聯,注重人與環境的關系,注重建筑的含義和人情味。
3)現代商業步行街在經營、公共設施、綠化、空間整體上相互配合協調,在舒適、美化環境和公共設施方面有明顯進步。
總之,現代商業步行街的發展,人們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是圍繞著人在商業街中的主體地位,滿足現代化社會條件下人們不同的心理需要,而成為城市范圍內社會、經濟、文化和信息的聚焦點。這也正是我們學習建筑心理學的目的和意義。
商業步行街是人類存在空間的表現形式之一,人是其主體,因此,以人為核心,滿足步行者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協調人與商業環境的關系,創造人所喜愛的明確難忘的場所成為了設計的關鍵。這就是我們的設計思想基礎,而具體到設計,需要一個能夠指導我們設計的中介,這就是建筑心理學。空間知覺、環境認知以及環境心理感受都是人們在步行街的不斷行進當中不斷體現出來的,這些感知的好壞也直接決定了步行街設計的成功與否。而沙坪壩商業步行街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
心理學家認為,判斷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之一。步行街清晰的形象便于人們的活動,人在其中感到行為的自由,從而產生一種控制感,活動于這一環境,熟悉這一環境,并產生安全感和安定感,增強人們內在體驗的強度和深度。加上良好的視覺形象,就會更具表現力和吸引力。

就形象而言,沙坪壩商業步行街非常清晰,它位于區內幾家最大的商場之間,有重百、明日、凱瑞等,從立洋百貨開始,就能明顯感覺到濃厚的商業氣氛和人流的涌動,李鵬的題詞是正式進入步行街的標志,沿著它清晰的路線可以輕松地步行,有休息座椅、綠化環境、噴泉流水,這里的環境和氛圍是區內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匹敵的,因此有著很強的可識別性。這也是它吸引人流的首要條件。
商業步行街通常是人們感知最深刻的地方,如果突出街道空間環境的特征,將加強商業街的形象性,使其更具表現力。步行街的環境形象可以通過許多方面來表現,如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紋理和沿街建筑立面特有的裝飾細節等。
這在建筑心理學上可以從環境認知的知識來理解,先由基本的感知到認知,再認識理解、熟悉。商業步行街就是利用人的這一心理過程來吸引人們的第一次目光的。
沙坪壩在這一點上的處理比較特別,它給了步行街一個個性化的主體——“三峽”,具有特殊的文化情境,超越了單純的物質層面上的特殊,并且在整個步行街的布置上也呼應這樣一個主體,讓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我們一提到沙坪壩商業步行街,所有去過的人都會想起“三峽”二字,這是它的成功所在。
但是就單從街道建筑來說,這些沿街建筑顯得比較雜亂,例如重百、明日大樓都與街道關系不恰當,而且立面造型風格各異,從整體上缺乏統一和特點,不能給人鮮明的印象,這是它做的比較失敗的地方。

結點是步行街的錨固點,在組織商業步行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往往以廣場或(中庭)的形式表現出來。一般位于街區中部的道路交叉處與主要用途的建筑結合起來。結點是人們行進過程中的停留點,因為人們常在這里集中注意力,更清楚地感覺周圍的環境,因此它必須是突出和難忘的。結點的形象通過它的功能和形式而顯現,首先它是活動集中的地方,自然增添了它的個性,如果再有強有力的空間形式,形象就更加深刻。沙坪壩商業步行街的結點可以說是整個街道的亮點,這個結點就是三峽廣場,它不僅具有空間和形象特質,還具有文化特質。下面我將重點介紹一下三峽廣場。三峽廣場由綠色藝術園、商業步行街、名人雕塑園和三峽景觀園組成,它們既是一個有機整體,又是一個各具特色獨立成章的個體。巧妙引用城市公園的設計思想,實現自然景觀和城市空間的結合,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結合。它在宣傳三峽工程和文化的同時,也把沙坪壩的綠色文化、科教文化和歷史文化融入其中,自始至終表現了一種重慶人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巴渝文化的穿透力,就像坐落在三峽廣場中心的三峽藝術碑一樣,表達出蓬勃向上和催人奮進的精神。漫步廣場,讓人時時感受文化氛圍的濃郁,商貿的繁榮。而美麗的三峽風光以及綠草、樹木、鮮花、翠竹、水景、雕塑、噴泉、音樂和絢爛的燈光,把三峽廣場變成了一幅動人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街道不僅要有明顯的特征,同時還必須保持連續性,這是人們認識規律的要求。人們對環境的感知具有依賴性,街道的某些特征重復出現,對人識別環境具有強化作用,能增強體驗的深度。街道的連續可以是專門活動或用途的聯系,也可以是地面鋪裝或建筑風格、綠化等的連續。商業步行街是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體驗被感受和印象的,因為它是一個整體環境。沙坪壩商業步行街的連續性主要是通過用途來實現的,它集中了所有的商場,人們的購物活動得到了連續的保證。但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在建筑風格上缺乏連續性,不能加強步行街的形象。
清晰可見的標志是人們感受環境時所依靠的穩定支柱,商業步行中,各類標志對人的活動起到了引導作用。同時也通過這類標志物來識別環境,增強步行街的可識別性。
沙坪壩商業步行街的標志物有兩個:一個是位于步行街入口的起點標志——李鵬的題詞。它標明了領域的界限和入口,具有象征意義并給人以強烈的起始刺激。一個是位于三峽廣場的中心標志——三峽藝術碑。它在整個步行街環境中具有統治性,對整個街道空間起了重要作用。
人為步行街的主體,主體感的獲得是通過商業環境滿足人的不同需求來實現的,這種需求不僅有層次上的區別,而且還有特征方面的差異,由于個性不同,不同的個體對環境產生不同的需求。個性顯示了一個人的自我特征,它具有穩定性、整體性、獨特性和傾向性。因此人對環境的要求也是極其復雜的。
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需求不同,個性差異也要求商業步行街環境提供多樣選擇性的行為場所。在這一點上,沙坪壩商業步行街也做得比較好,它不僅有提供購物的商場,還提供了看電影的沙坪壩電影院、欣賞的三峽小瀑布、交談休息的下沉廣場和林蔭坐臺,坐騎玩耍的羚羊雕塑,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人的需求。
建筑乃人類存在空間的表現形式,非單純客觀的存在;商業步行街并非簡單的購物環境,它包含了更深刻的意義,是城市生活的中心場所,是社會、經濟、文化、信息的聚焦點,是以人為核心的場所,因此人的心理需要才是設計的關鍵,而建筑心理學自然就成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中介。沙坪壩商業步行街也正是在設計當中充分考慮了人的心理感受,以步行者的行為及心理需求為依據,以人為主體,使空間環境與這些行為及心理需求達到合適化。
[1] 謝文博,王小凡.淺談商業街的文脈與特點[J].山西建筑,2008,34(1):212-213.
[2] 周 波.淺談城市步行街[J].山西建筑,2008,34(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