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 杰 薄莘莘
(寧夏回族自治區煤炭總醫院感染科 寧夏石嘴山 75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衰是常見的急危重癥,若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2005年1月~2010年4月,我院對4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同時,用雙水平正壓通氣(BIPAP)呼吸機面罩式正壓通氣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本組42例均為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符合COPD的診斷標準及Ⅱ型呼衰的血氣診斷標準[1],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均≥65歲,發病6小時~1周,病程5~30年,兩組性別、年齡、呼吸頻率(RR)、心率(HR)、血氣分析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21例)常規抗炎、平喘、化痰、營養支持治療,及糾正電解質紊亂。觀察組(21例)在此基礎上使用BIPAP呼吸機面罩正壓通氣治療,呼吸機使用BIPAP呼吸模式(S/T),吸氣壓8~20mmHg,呼氣壓4~15mmHg,氧流量5~8升/分,持續應用至病情好轉,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氧濃度<35%,每日使用12小時以上。調整壓力從小開始逐漸增加,最終使peep盡量達8~12mmHg,氣道壓<30mmHg,故本組病例通氣壓力是有效且安全的。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率和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率和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治療前pH值 PaCO2 PaO2HR RR治療后pH值 PaCO2 PaO2HR RR觀察組 7.20±0.05 90±16 42±34 123±27 37±9 7.34±0.03 60±5 85±6 85±9 23±2對照組 7.19±0.05 89±15 40±35 122±27 36±9 7.21±0.04 87±13 43±36 106±28 34±8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心率、呼吸頻率、血pH值。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相比觀察組患者動脈血pH值明顯升高,二氧化碳分壓明顯降低,血氧分壓明顯升高,心率、呼吸頻率明顯減慢,并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血氧分壓下降,CO2分壓升高,血氧飽和度多低于70%,機械通氣可迅速糾正低氧血癥。近年來,隨著無創呼吸機的廣泛應用,對于此類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正壓給氧已成為基本治療原則[2],合理應用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可使患者短期內血氧飽和度升至生理水平,糾正低氧血癥,避免氣管插管,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機械通氣可減少呼吸肌做功,較鼻導管吸氧更迅速有效提高血氧飽和度,緩解組織缺氧;氣道正壓給氧氣流使氣道內泡沫破裂,有利于通氣,且其具有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的優點,避免交叉感染,在氣管插管及切開后由于大量吸痰及呼吸道暴露于空氣中,此時往往會引起交叉感染和感染加重,導致病情惡化或拔管困難。本文21例COPD并發Ⅱ型呼衰的患者經BIPAP無創通氣治療,明顯糾正了缺氧和CO2潴留,改善了臨床癥狀,避免了氣管或切開及有創機械通氣,因不影響進食,故患者的營養狀態不受影響。因此,對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適當放寬無創通氣適應證,選擇自主呼吸與呼吸機配合(S/T)模式。具有排痰能力,且無機械通氣禁忌征者,應及早應用。在使用時應耐心向患者家屬說明必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注意觀察病情,注意濕化,指導患者用鼻呼吸,防止咽干、腹脹及痰栓形成,必要時置胃管排氣,加強護理,均能提高療效[3],使用時上消化道出血及咯血的患者應慎用,因易使血液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總之早期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通氣血流及氧合狀況,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而行氣管插管或切開,值得基層醫院推廣。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
[2]王風芝,冀銳鋒,張雪娥,等.BIPAP式機械通氣治療左心衰竭[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9(2):100
[3]Aoshiba K,Nagai A.Differences in airway remodeling between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04,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