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祥
(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32)
雞的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季節交替時多發,尤以成年雞多見。其特征為呼吸極度困難,咳出血痰。剖檢可見喉部及氣管黏膜腫脹、充血、出血,有時附著黃色干酪物。近年來到門診就診的傳喉病例不是很多,但2009年10月份到目前發病的比例增加,表現典型的傳喉癥狀。現介紹一例產蛋雞發生傳喉的診斷與防治,以提醒廣大的養殖戶朋友,提高警惕。
(一)雞群臨床發病情況青島平度一養殖戶,飼養海蘭褐商品蛋雞4 000只,就診時330日齡,已經發病7 d。發病后采食減慢,糞便個別的有黃綠色稀糞便,大群出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3 d后呼吸道癥狀加重,個別的出現伸頸喘,發病后期有甩血、尖叫、流淚、腫眼等現象。采食從500 kg減少到350 kg,大群中有個別雞打盹。產蛋率由發病前的90%降到65%,在減蛋的過程中有1/2蛋殼褪色。雞群出現死亡,近3 d每天死亡10多只,死雞大多數在早上撿出來,靠窗的死亡少。
(二)解剖情況氣管充出血明顯,有干酪物堵在喉頭,易剝離,有的氣管內有血絲性粘液,卵泡變形,有的有卵黃性腹膜炎。
(三)診斷分析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結合解剖初步診斷為傳喉或H9感染。
分析一:對死亡雞無菌采集脾臟、氣管等組織研磨處理,離心取上清液接種雞胚,雞胚120 h無死亡,凍胚后進行血凝試驗,HA=0,說明此病料中不含有血凝性的病毒,排除H9的可能性。
分析二:通過解剖氣管出現血絲,養殖戶反應有的雞是窒息死亡,符合雞傳染性喉氣管炎(ILT)的解剖變化和臨床表現。
分析三:氣管出現干酪物,會想到黏膜性雞痘,但此季節不是雞痘發病季節,且干酪物容易剝離,所以符合ILT的解剖表現。
根據以上分析診斷為ILT。
(四)治療就診時已使用過利巴韋林、阿奇霉素等藥物,沒有效果。我們建議使用強力霉素原粉萬分之二拌料或飲水,氨茶堿萬分之三至四拌料,同時每天上午和下午使用青鏈霉素飲水5萬單位/只,4 d后使用新霉素或頭孢噻肟鈉預防繼發細菌感染。4 d后回訪,采食已基本恢復,死亡停止,產蛋率開始緩慢回升。我們建議:加強通風,增加多維素,減少應激。
(五)發病原因分析
1.此養殖戶沒有免疫傳喉疫苗,發病后治療不對癥,造成損失嚴重,今后該雞場必須加強傳喉疫苗的免疫,建議30~35日齡ILT凍 干苗點 眼或涂 肛,80~90日齡ILT凍干苗點眼或涂肛,發病后要在第一時間接種凍干疫苗(涂肛的副反應相對小),對癥用藥。
2.在季節氣溫較低時,大多數雞舍注意保溫而忽視了通風,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加大,刺激結膜組織造成流淚、腫眼,嚴重時導致大群呼吸道癥狀加重。若不及時清除誘因,將會造成傳喉等呼吸道病的發生。
3.雞群大多在夜間死亡,靠窗的區域幾乎沒有死亡,說明通風不良可以加重死亡。
4.養殖戶防疫觀念淡漠,認為不防疫傳喉,好多批雞也沒有發病,發病后未對癥用藥。樹立正確的防疫意識,加強飼養管理,注意保溫與通風,才是防治疾病的關鍵。
(六)防治傳喉應注意的問題
1.以前傳統的觀點是本場或周圍沒有發生傳喉疫情的可以不防疫傳喉疫苗,但隨著養殖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加劇,建議飼養產蛋雞群必須進行傳喉疫苗的免疫。
2.傳喉疫苗主要以活疫苗為主,免疫方法主要采用點眼和涂肛。點眼易造成流淚和腫眼現象,出現此情況不要恐慌,由于ILT活毒疫苗在眼結膜內復制,通過眼內的哈德爾氏腺發揮作用,因而會出現輕微的反應。這屬于正常的疫苗反應,一般2~3 d就會恢復,如果反應嚴重,建議使用抗菌素點眼進行控制。在防疫之前要保證雞舍良好的通風,防疫后添加抗菌素以防發生嚴重的疫苗反應。
3.防疫傳喉疫苗時與雞痘、傳支、法氏囊、新城疫等活疫苗不能同時應用,至少間隔7 d,避免相互干擾,以免造成免疫失敗和疫苗的副反應。
(七)鑒別診斷見表1。

表1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