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珺
我省“七山一水兩分田”,森林面積87 66.3萬畝,森林覆蓋率60.5%,山區面積占80%,人口占60%,山區仍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區域。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絕大部分山區是我省欠發達地區和低收入人口集聚地,存在著特色產業層次較低、基礎設施整體配套水平不高、人口布局不盡合理、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對山區發展制約明顯等問題。同時,山區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山區特有的生態、水源、山地、綠色產品、森林旅游、古文化和礦產資源,顯現出山區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和潛在優勢。
如何把欠發達地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這不僅要繼續加強山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還需要因地制宜地尋找實現科學開發和跨越發展的新路徑,充分發揮山區的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為此,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建設“山上浙江”和“森林浙江”的戰略決策,要把山區建設成為空間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特色鮮明、社會文明進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越、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現代化區域。近年來,我省山區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配套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著山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山區領域的法治問題也日益凸顯,諸多困難、問題和矛盾制約著山區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從法學理論上予以探索和研究。為此,省法學會成立了浙江省法學會山區經濟法治研究會,日常機構設在省林業廳。該研究會是全國第一個專門研究山區和林業的法學機構,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重大戰略決策的具體舉措,符合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4月27日,在杭州召開了浙江省法學會山區經濟法制研究會成立大會,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光寶參加會議,省林業廳副巡視員藍曉光致辭。省法學會、省林業廳、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及市(縣)法學會、林業部門、法律工作者等80多位代表參加會議。
藍曉光介紹了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依法治林工作情況。同時指出,省法學會將山區經濟法治研究會設在林業廳,吸收政界、學界、經濟界、法律界精英組成研究平臺,充分發揮各界優勢特長,將進一步推進我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依法治林工作,推進“法治浙江”、“森林浙江”建設。
會議選舉產生了浙江省法學會山區經濟法治研究會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省林業廳廳長樓國華任名譽會長,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任亦秋任會長,省林業廳副巡視員藍曉光任常務副會長,省林業廳政法處處長吳曉平任副會長兼秘書長。
會上同時舉辦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權流轉”法治論壇。相關專家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法律問題研究”為主題,深入探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一山區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積極探索以林權流轉為主的深化改革內容,契合當前山區經濟工作的熱點和重點。通過本屆論壇有針對性的研究,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建設“山上浙江”,發展山區經濟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深遠意義,并進一步理清推進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同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理論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決策提供對策建議和法學理論支持,促進山區經濟和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
本次論壇共收到學術論文24篇,經專家組充分評選,共評出一等獎3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