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文

30多年前,香港女士們想要購買化妝品,只能到百貨公司專柜或是藥房,而且能夠選擇的品牌并不多。時至今日,化妝品零售店卻開到成行成市,店內出售的化妝品品牌更是讓人眼花撩亂,而改變這種化妝品零售模式的,正是走在香港街頭幾乎隨處可見的sass(莎莎)。
開創一站式營銷模式
成立32周年的Sasa,是香港打拼故事的一部分。港九新界每個地區,都可以看到Sasa化妝品零售店的蹤影,內地旅客更視Sasa為到訪香港必去的地方之一。成立于1978年的Sasa,當初只是一間位于銅鑼灣總統商場地庫下的零售柜位,面積只有40平方英尺。創辦人之一的郭少明當年仍是在運輸署工作的公務員,太太郭羅桂珍則從事美容業,對美容產品有一定認識的她決定以自己的知識去創業,于是夫婦倆便湊合近兩萬元(港幣,下同)資金,租下這個總統商場的小小零售柜臺,開展事業。
創業之路一開始并不暢順,開店第一天的生意收入只有32元,當時郭少明身兼兩職,利用公余時間與太太分工合作,負責采購貨品,同時亦會在店面幫助銷售產品。然而,面對持續淡薄的生意,郭少明夫婦并沒有灰心,反而積極想辦法去改變。有一天,郭少明陪太太逛超級市場,本來只想買一件貨品,但看著琳瑯滿目的貨品,不期然地就買了許多東西,兩人靈機一觸,想到將零售柜臺變成開放式自助貨架,把多種化妝品混搭出售,并且給顧客優惠折扣,應該可以增加生意額,結果這個讓顧客以自助式購買化妝品的念頭,令Sasa的生意額直線上升。
郭少明看準了化妝品日后必然成為大眾化用品,所以將經營的產品定位在價格適中、薄利多銷層面上。創新的零售模式加上產品質優價廉,Sasa的名字吸引了本地消費者及游客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聲名鵲起。
集資上市擴大業務
1997年,Sasa集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由于名字早已家喻戶曉,即使沒有任何宣傳,上市時仍獲超額認購達500倍,創下另一個奇跡。上市籌得了大量資金后,Sasa于1998年一口氣開了十家分店,并銳意發展海外市場,洽談品牌代理等。時至今日,Sasa的零售網絡已遍及香港、澳門、內地、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擁有超過162家分店及專柜,銷售逾400個品牌,包括1.5萬種化妝品、護膚品、香水、頭發護理用品,以至專有及獨家代理的國際品牌產品,全年營業額逾36億港元。
薄利多銷贏口碑
薄利多銷的營銷策略是Sasa品牌成功的關鍵,由于貨品種類繁多,加上有折扣優惠,顧客不必花大量金錢就能享受價廉物美的化妝品,令客流量愈來愈多。初期Sasa是向代理商取貨,利潤自然會被分薄,但隨著對化妝品市場及廠家的認識愈來愈深,接觸各品牌的范圍亦愈來愈廣,Sasa開始逐步直接與世界各地的知名廠家洽談,商議由他們直接進貨。為了向廠家爭取優惠價格,Sasa每次的進貨批量均比別人大,因此拿到的折扣也多,產品售價相應也下降不少,因此店內所有產品價格均相對便宜,Sasa不僅賺到利潤亦贏盡口碑。據統計,Sasa每兩秒就做成一宗交易,每10秒賣出一支口紅,每12秒賣出一瓶香水,銷售量確實驚人。
為了加強大眾對品牌的認識,Sasa更不時贊助各類型活動,例如一年一度的選美盛事——香港小姐競選。
莎莎Sasa名字的由來
大家都會想知道,關于莎莎Sasa名字的由來。話說當年郭少明夫婦以兩萬元頂下店鋪時,剩余不到1000元現金,根本沒多余資金再去重新改店名,所以沿用舊有店鋪名字,后來才發現,不論是中、英、日、法文的讀音,Sasa的發音都是讀Sasa,客人不會因發音不同而傳達錯誤,好記又易讀的名字讓客人更容易將Sasa介紹給朋友。
現時我們所看到的Sasa標志以至其分店裝潢,都是以粉紅色為主,但最初Sasa的標志及店鋪設計是以黑、白為主要色調。2004年,Sasa為了帶給顧客全新的品牌形象,才開始轉用粉紅色;并且在Sasa的標志下加上副標題“making life beautiful”(帶出美麗人生),為品牌增添時尚與活力之余,亦清楚表達出品牌的使命,以及對美麗的追求。
逆境智慧創新機
雖然Sasa確立了在香港化妝品市場上的旗艦地位,然而,1997年集團上市后不久,即遇上亞洲金融風暴,生意還是下跌了近4成。面對又一個難關挑戰,正當不少店鋪因經濟不景氣而選擇結業之時,郭少明夫婦卻一口氣在香港各個繁華街區開了10家新店,又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開設了分店。對他們而言,經濟的衰退正是加速集團擴充的黃金機會,因為租金便宜,工資下降,開店成本相對減少。事實亦證明,他們的先見之明讓Sasa再一次轉危為安,于1998年Sasa成立20周年紀念時,該年的營業額也有逾20%的增長。
這種面對逆境不慌不忙的智慧以及過人的遠見與膽識,于2003年爆發非典疫情時再次展現。當年的香港街道上一片死寂,人們不敢隨便外出,化妝品零售業更是重災區,因為那時人人都戴口罩,不用化妝、不涂口紅也不抹香水,幾乎沒有生意。面對慘淡的市道,郭少明仍不愿意裁員,反而趁機培訓員工,讓他們學習普通話自我增值。后來發現不少熟客及到訪Sasa的客人都想要購買口罩,于是整個采購團隊轉而采購口罩及消毒用品,Sasa亦迅速把銷售產品多元化,成功捕捉市場商機。
現時,Sasa的業務發展包括兩大范疇,一是零售及批發業務,一是品牌管理。于零售業務上,根據Retail Asia雜志、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及Euromonitor 2009年“亞太區首500家零售商”排名,Sasa現為亞洲最大的化妝品連鎖店,并為香港十大零售集團之一。
獨家代理增優勢
其實Sasa于1997年正式上市時,郭少明夫婦同時也意識到,要讓Sasa維持長遠領導地位,必須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于是決定開展品牌管理業務,引入獨家代理及發展專有品牌。
能夠成功獲得國際著名品牌及頂級美容院線品牌的獨家代理權,全賴Sasa在香港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也是香港唯一一家有海外市場的化妝品零售店,可以幫助各化妝品品牌迅速將產品推銷到香港以至內地和東南亞市場,這絕對是各大品牌愿意將獨家代理權交給Sasa的主要因素。2002年,Sasa成功獲得國際知名化妝品牌伊莉莎伯·雅頓Elizabeth Arden委任為香港及澳門區的獨家代理。如今,Sasa在亞洲區獨家代理逾100個國際品牌。
目前,除代理品牌外,Sasa也開始以自己的名字發展專有品牌,女士們可在Sasa的店內找到SasaTinnie產品系列,從化妝品、指甲油到足部護理用品均有,是香港首個本地化妝品零售品牌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并在海外Sasa店出售。
(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