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斯

在線游戲中的虛擬金幣和寶物,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玩家賺錢的工具,更創造出一種新型態的服務業。
“魔獸世界”等在線奇幻游戲吸引了數百萬名玩家,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一種新形態的服務業已經興起。
被稱為“金幣農夫”的玩家專門累積游戲“貨幣”,然后以特定的價格販賣給其他玩家。
這種備受爭議的行為違反了游戲規則,但是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里數十萬名玩家賺取收入的管道,而且所得可媲美工廠員工。
怎么把虛擬的黃金變成真的?
這聽起來像是數碼時代煉金術士的問題:怎么把虛擬的黃金變成真的?發展中國家的數十萬名“金幣農夫”已經找到賺大錢的答案,他們利用在線游戲獲利、謀生,并成為企業家。他們扮演游戲中的幻想角色,努力打怪獸、采礦或從事其他活動,賺取“虛擬金幣”,再賣給其他玩家(通常是有錢國家的人)以換取真實世界的金錢。
在中國,一位以玩游戲并販賣虛擬貨幣為生的金幣農夫,工作一天的報酬相當于在工廠組裝玩具12個小時的所得,有時甚至更高。也因為如此,這項活動在最近10年來異軍突起,雖有爭議,卻是發展中國家人民以信息與通訊技術賺錢的一種巧妙方式;也是貧窮工人學習數字技能的一條途徑,而這種技能未來可能帶領他們轉換到其他與電玩無關的信息科技工作。
僅僅數年,金幣農場已發展為龐大的產業。根據估計,亞洲目前有超過40萬名玩家受人雇用,整日累積金幣。虛擬金幣每年的交易金額可能至少有10億美元,而全球可能有多達1000萬名玩家會為了在游戲中升級而向農夫購買金幣或服務。
金幣農夫在線淘金
金幣農場產業發源于在線游戲世界的邊緣,這些游戲稱為“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如“魔獸世界”及“無盡的任務第二代”,不僅提供玩家一個屏幕上的虛擬世界,里頭有房舍、景觀及幻想出來的角色(包括矮人與精靈),也制造了虛擬的經濟活動。
玩家可用虛擬金幣購買盔甲和武器、食物和藥品、更會跑的馬,或是配備更好的宇宙飛船,視游戲設定的背景而定。通過殺敵及消滅怪獸,或是采礦、伐木等,玩家可建立自己的金幣商店。就像在真實世界一樣,想要致富得經過漫長的過程,可能得花上數周或數個月,于是,許多擁有真實財富的玩家開始請其他人幫忙,只不過是以金幣農夫來取代傭人。
網絡上有數千個網站在販賣虛擬物品,當金幣農夫累積大量貨幣時,一般會找個網站把這些虛擬的財富換成真正的金錢。玩家通過Paypal或其他服務交易,直接在線把款項轉賬給金幣農場公司,就好像在虛擬世界中購買外匯一樣。以目前最多人登錄的“魔獸世界”來說,1000枚金幣的零售價格大約10美元,相當于日元兌美元的匯率。
真實的金錢交易一旦完成,買賣雙方便約在虛擬世界里的指定地點碰面,由農夫把虛擬貨幣交給買主。雖然農夫大多靠販賣金幣賺錢,不過有些交易可能與“等級”有關,他們也可接管客戶的低等級角色(力量弱、技術差),將之鍛煉成強健有力且技術卓越的高等級。以“魔戒在線”游戲為例,從第一級開始建立到第50級,價格約為150美元。有時,農夫并不代玩客戶的角色,只是擔任護衛,幫忙玩家完成危險或困難的任務。
虛擬世界的史前文化
虛擬金幣的交易量,可能相當于游戲公司靠玩家人會所得營收的一半(玩家一開始的支出)。怎么會變成這樣?
最早的MMORPG是英國艾色克斯大學于1978年推出的“多人地下城堡”(MUD,俗稱“泥巴”)。MUD玩家相當于工業社會以前的真實農夫,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就像真實社群一樣,當有價值的游戲物品出現時,游戲玩家會開始以物易物。以物易物的內容開始包括了游戲金幣,到了20世紀80年代某個時期,交換內容突然由游戲貨幣變成真實貨幣。玩家開始以真實的金錢購買無形的物品。
20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當時的玩家或許可稱為“金幣市場的園丁”,他們從以物易物進展到兼職販賣虛擬金幣。
隨著大型在線游戲“網絡創世紀”的推出以及eBay的啟動,提供了低成本的交易途徑。金幣市場的園丁漸漸發現,他們其實能賺更多,而不只是偶爾的零用錢。他們開始努力取得可販賣的游戲道具與貨幣,只專注在自己專精的游戲上,有些人甚至舍棄工作,全天候搜尋虛擬金幣。這些玩家主要分布在西方國家,成了第一批真正的金幣農夫。不論何時,只要有新的在線游戲推出,不出幾個星期,就能從eBay買到相關的貨幣、武器或其他物品。
1997年也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這個事件奠定了今天金幣農場工業的基礎。亞洲各國政府為了突破困境,紛紛花大錢投資信息與通訊技術,包括寬帶。有些失業者轉為開創新生意,例如設立公共服務亭,計時出租個人電腦給玩家玩游戲,催生了東亞強大的電玩文化。
(摘自臺灣《科學人》,鐘樹人譯)(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