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照華
2000年至2009年,國家外專局在西部地區實施各類引智項目12186項,聘請外國專家24069人次,選派1.6萬人出國(境)培訓,資助西部地區的國家引智專項經費7.87億元,引進國外智力為西部地區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周年。1月17日~18日,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在北京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組織開展西部大開發1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并下發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意見。10年來,引智工作服務西部大開發也取得了積極成績。
協同推進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
自2000年以來國家外專局對西部地區出國(境)培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平均每年用于資助西部地區出國(境)培訓的經費,占全國各省區市出國(境)培訓經費資助總額的44%,比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前高出50%以上。
“中國高級公務員經濟管理研討班”(培華項目)大力培養西部地區學員。1993年,經友好協商,香港培華教育基金與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決定在香港合作舉辦“中國高級公務員經濟管理研討班”,組織內地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決策層領導干部到香港和廣東沿海地區進行系列培訓,以提高這些地區決策層領導干部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自2000年至今,共舉辦了40期“中國高級公務員經濟管理研討班”赴港培訓,培訓西部學員1400人,涉及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廣西、云南、貴州、四川、陜西、重慶等省、市、自治區,2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還有專業研討班等,成效顯著,碩果累累。這個項目得到培華基金約1100萬港元的資助。
支援新疆人才隊伍建設。建設新疆是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邊疆的興衰不僅是社會、經濟問題,更是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的政治問題。一是實施“聯合東部省市支持新疆培訓干部和人才計劃”。國家外專局自2003年起,聯合上海、廣東、廣州、浙江、杭州、福建、廈門、山東、青島等東部省市共同實施,由東部省市為培訓團組提供7天在東部地區的培訓然后到香港培訓,使西部地區的干部有機會學習東部地區和香港地區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既加強了東西部地區的人才、資源和信息的溝通,又形成東西部增進聯系、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渠道,為新疆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實施新疆鄉鎮長培訓。自2004年起,連續5年共計選派807人進行了20期鄉鎮干部赴香港及東部地區培訓,加強了自治區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了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三是實施新疆兵團團場長培訓項目。2004年以來,新疆兵團成功舉辦出國(境)培訓班18期,共培訓780人,其中師級干部18人。培訓期間,與香港有關方面洽談項目達成意向65項,實施合作項目30項。
“展望計劃”助力西部大開發。“展望計劃”是在國家外專局和共青團中央的支持下,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于1993年創意發起并組織實施的。最近10年來,“展望計劃”已逐步發展成為人力資源開發與服務領域的公益品牌,成為引智為西部地區服務的重要平臺。截至2009年9月,“展望計劃”共培訓學員1.8萬名,分布于中西部近83%的地區,逾900縣(市區)。其中,“展望計劃西部人才工程”培訓學員1.4萬名,“農村能人工程”培訓西部地區創業農民4000名。兩項工程共整合利用社會資金資源3000多萬元,其中直接用于培訓農村創業人才的就達300萬元。
積極利用海外人才和智力資源,促進西部地區教育發展。通過聘請外國專家、與境外組織合作辦學等形式,大力支持西部地區發展教育事業。一是開展西部高校師資培訓。自2002年起開展“高校師資外語培訓”項目,目前已在49所高校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通過項目的實施,提高了高校專業師資外語授課的水平和能力,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從而為高校的國際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西部地區教育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二是開展西部地區人才培訓。支持美中教育服務機構與中國國際人才市場合作開辦了專門面向西部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全封閉英語培訓班”,招收了來自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新疆、重慶等省區市的中小學教師,為西部地區的英語師資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與境外組織合作,從2002年起在四川經管學院、重慶郵電學院和重慶大學等單位開設MBA課程培訓項目,為西部地區培養企業廠長、經理人才;從2001年起在長安大學開辦外事干部英、日語培訓班,側重于培訓西部外事干部,每年兩期。三是開展新疆地區外語人才培訓。積極推動和協調安排新疆石河子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國立農業大學和國立醫學院分別就在教師互派、學生聯合培養、合作科研、俄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推廣等領域開展合作交流簽訂了合作協議。國家外專局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京大學、石河子大學共同開展“向西部開放外語人才培養計劃”,推動了石河子大學等新疆高校與白俄羅斯及獨聯體各國的合作與交流,加強我國西部院校建設。在新疆設立3個培訓中心,每年為新疆地區和兵團培養中、小學教師320人,大學教師60人,黨政、企管、專業技術人才180人。
加強引智成果推廣和引智模式創新
加大西部地區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力度。目前,西部地區共有國家引智基地30個,示范單位21個,有力地促進了西部地區引智成果的廣泛推廣。
著力加強“二次引智”工作。陜西省為西藏發展搭建新型引智工作平臺,通過“二次引智”支援西藏發展,成效顯著;國家外專局文教司組織新西蘭梅西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支持石河子大學發展綿羊育種與疾病控制研究項目,提出海外大學與我國東部地區大學共同支持西部地區大學學科發展的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下一步引智服務西部開發的工作
國家即將出臺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的實施意見,引智系統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要求,重點在以下領域做好服務西部大開發的工作。
堅持把服務“三農”放在引智工作首要位置
西部地區引智工作服務“三農”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一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圍繞西部地區的節水灌溉、種子工程、災害預防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重點工程引進國外智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二是支持發展現代農業。西部地區地廣人稀,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現代化農業。以實現農業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重點支持發展高產優質糧食品種、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節糧型畜產品和名特新水產品,積極推進西部地區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三是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鼓勵和引
導發展“—村一品”,加快在西部地區新建設一批特色農業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聘請外國專家到西部地區進行技術咨詢和指導,選派“一村一品”推廣工作較好的西部省區市負責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技術人員赴日本、韓國培訓。四是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甘肅、寧夏通過聘請專家指導馬鈴薯種植栽培,幫助當地貧困農民脫貧,為各地的引智工作做出了榜樣。我們下一步要繼續做好農民技能培訓工作,讓農民更快地增加收入。
為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服務
一是支持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圍繞西部地區“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重大裝備制造業項目和高技術產業項目。圍繞西部地區國有大型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高科技產品開發、淘汰落后設備等聘請外國專家和組織出國(境)培訓。支持“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中關鍵技術方面的專家引進。二是支持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在西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實施軟件與集成電路引智項目,加快人才培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三是支持發展清潔能源。西部有風能、太陽能、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要通過引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支持西部地區大型煤化項目、石油和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研制和風電場建設項目等。學習借鑒國外建立高效、安全、清潔技術體系的經驗,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不走一些國家和地區走過的發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實現中央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四是支持特色林業、畜牧業發展。積極推進西部地區沙源區的植被建設,重點支持水資源優化配置、草畜結合模式、高產奶牛胚胎移植技術等項目。五是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組織西部地區銀行、保險、證券、運輸行業高層次管理人員與國外相關領域專家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高西部地區服務業綜合實力。六是支持發展旅游產業。借鑒國外經驗,聘請專家為西部地區的旅游資源規劃、開發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咨詢意見,推進跨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為鞏固和發展
生態環境建設成果服務
一是支持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積極發揮引智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作用,對西部地區荒漠治理、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物種多樣性等方面的重點生態建設項目加大引智支持力度。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項目積極提供國外智力服務。二是推進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為實現國家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在西部地區的冶金、有色、建材、石化、電力等行業,圍繞新工藝與裝備的更新改造。重點支持如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與裝備示范試點等項目,積極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廢物綜合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等,提高循環經濟技術支撐能力和創新能力。支持西部重點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建設項目。
為公共事業發展服務
一是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與教育部門合作,在西部地區重點高校積極推進“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項目”(“111計劃”),建設有代表性和輻射作用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通過連續滾動支持,提升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西部地區重點高校實施“海外名師引進項目”,引進海外著名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與西部地區高校的知名教授共同培養博士生,以推進西部地區人才的快速成長。二是促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項目”,支持西部地區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建設高素質科技創新隊伍。支持西部地區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實施“大科學工程引智項目”,以西部重點科研院所為依托,聘請國外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專家,解決重點工程進展中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引智項目”,選擇西部地區一批重點領域大型企業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予以重點支持,針對技術薄弱環節,引進外國專家和智力資源,加強對國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西部地區工業、服務業等重點產業的競爭力。繼續支持辦好楊凌農業高科技發展研討會。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認真落實《引進國外智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各項任務,積極推動在西部地區實施“和諧之光”引智工程。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為西部省區市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服務,為西部地區引進國外先進的醫療和診治技術,提高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繼續為完善西部地區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智力支持。
抓好西部地區急需人才的出國(境)培訓
“三支隊伍”建設和“兩類人才”培養,是我們出國培訓工作的重點。西部的發展,關鍵在人才。根據中央《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認真破解西部的人才總量不足、隊伍整體素質需要提高的難題,堅持立足需要、著眼發展、重在實用的原則,整體推進西部人才隊伍建設。
西部大開發為引智工作開辟了廣闊的工作空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引智工作必須緊密結合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和難點來拓展思路,才能因地制宜、奮發有為。讓我們攜手共進,團結協作,共創西部引智工作新輝煌,為西部大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