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函謙
銀幕上,童星哭哭笑笑,可愛的模樣牽動觀眾的心。然而,銀幕之外是復雜的成人世界,財富、掌聲、地位……種種算計;這些本就早慧的孩子一腳跨進去,童年便像加了催熟劑,人生的酸甜苦辣提前登場。
童星長大了,比起凡夫俗子如你我,他們更受寵愛關注;成長階段的失落、憤懣、怨懟、茫然……也更強烈。下文講述了4個臺灣童星,回首往事,他們都說,在自己主演的人生劇本里,那是一段特殊又豐富的經歷。
演戲是為粘媽媽
鈕承澤44歲
9歲開始演電影,16歲以《小畢的故事》走紅,現為導演,新作《艋舺》票房近3億元(新臺幣,下同)。
我9歲開始演電影,最大的快樂是:“媽媽會變成我一個人的。”爸爸在我12歲時變成“漸凍人”(漸凍人是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Meter Neuron Disease簡稱MNDMND)的患者,漸凍人癥是世界5大絕癥之一——編者注),我特別依賴媽媽;但弟弟出生后,我就“失寵”了。可是只要我拍戲,媽媽就會來陪我,給我帶好吃的東西。
當童星,我一直有點格格不入。有時臺詞或表情太夸張,我就很痛苦,該哭時,我哭不出來;該笑時,我有點尷尬……我很想演主角,卻總是演主角的同學,加上我不擅長社交,“攝影叔叔好!”“記者阿姨好!”喊得很別扭。
我自認演得不好,媽媽卻很積極替我“喬”來許多演出機會。我外公是將軍,許多門生故舊在中影、電視臺工作,媽媽常帶我去拜訪某某董事長、總經理,然后,我就有戲演了。媽媽還替我取各式各樣的藝名:“鈕昌”、“鈕一昌”、“鈕泓”……我覺得好丟臉。
因為當童星,青春期那幾年,我常被挑釁:“你演戲的,很臭屁喔?”莫名其妙背后被踹一腳,空奶粉罐飛過來,不然就是威脅我拿出零用錢。演了小畢,我終于走紅,立志當個自編自制自導自演的全才電影工作者。但隨著臺灣電影沒落,我沒戲可演,人生也跌到谷底。
我想寫劇本,寫不出來;弄舞臺劇好了?也搞不定;決定去當副導演,結果早上睡過頭;去投資,大部分賠錢;轉行開計程車,又受不了別人眼光。欲振乏力,我開始怪東怪西,怪媽媽:“為什么叫我去當童星?我的人生都被你毀了!”
但我再怎么潦倒,媽媽總是說:“你戲演得多好啊!…‘你看,你長得多漂亮!”她一直相信,我一定會闖出名堂。30歲,我重新檢視自己,演出不計較酬勞、角色,努力學習幕后工作,籌拍電視、電影……一路走來,我沒離開這個圈子,學會同情心,懂得謙卑、感恩。也知道如何跟矛盾復雜的自己相處。我不再怨媽媽為何鼓勵我當童星,現在想來,她的眼光多么準確啊。
人生比戲還曲折
紀寶如48歲
5歲出道,演出200余部連續劇、30部電影及4張唱片,18歲結婚生子,不再演出。現從事公益。
我爸爸有3個太太,我是二媽生的龍鳳胎,被認為不吉祥,從小送到外婆家養。我四五歲就要幫忙煮飯,還要幫外婆去跟媽媽拿生活費。有天,我回家拿錢遇到奶奶,她很迷歌仔戲,問我:“你要不要去演戲?”我問:“演戲有沒有錢賺?”她說:“你現在哭,就給你10元。”我立刻哭給她看。隔天,她帶我去見制作人,開始拍戲。
當年拍戲是現場直播,臺詞滿滿一頁,還要邊哭邊講,我太小不認識字,靠奶奶念給我聽,沒NG過,被當成天才童星。我賺的錢都給奶奶,到了青春期,她怕我長高,帶我去打針在膝蓋上。打了半年,我就一直停在149厘米。
小時候,我要什么都有,會說話、會動的高級洋娃娃,我有好多個,但我沒有朋友,也沒有享受過家庭溫暖。我很少去學校,沒去遠足過,拼音、九九乘法也不太會。拍完戲,我走回華西街的家,大人幫我把吃的送上樓,就把樓下的門鎖住,不讓我
隨便出去;二樓沒廁所,我就上在夜壺里。14歲不能再演童星,奶奶要我出唱片、到歌廳做秀。18歲,我認識余龍,奶奶反對我們交往,我覺得自己只是搖錢樹,一氣就帶著200元離家出走,跟余龍結婚。
婚后10年,我們投資股市失敗,經常口角,他有了外遇。我知道后堅持離婚,半年后,他意外死于神話KTV縱火案。我帶著3個小孩,只好去酒店當媽媽桑。自責、悔恨加上生活壓力,我喝到酒精中毒,常莫名其妙毒打兒子,天天鬧自殺。有時酒醒,發現自己倒在地上一身血,有時則是跳樓后躺在醫院里……
荒唐了8年,我開始反省自己。原來,我從小活在眾人贊美底下,倔強又驕傲,雖然人人夸我可愛,但我心里跟人一直有隔閡,很多怨恨不平,不知道人生有什么意義。現在,我去醫院當志工、陪伴老人和遲緩兒,唱首歌給他們聽,他們就笑了。表演對我來說,終于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了。
失去光環才成長
方宥心26歲
9歲以本名方婉真參加歌唱比賽獲勝,推出4張閩南語專輯,曾創下99萬張銷量。25歲參加星光四班比賽,得到冠軍。
小學出唱片,我成了風云人物,去錄音、錄影可以看到明星,還有粉絲寫信送禮物,很風光。我和一起出片的方順吉、蕭玉芬跑夜市宣傳,路人看到我們就好興奮,有人想買唱片就掏出鈔票揮舞,我們便坐在保鏢肩上,威風地走下舞臺穿過人潮。把卡帶交給對方。
雖然唱片大賣,但簽約是一次付清,不是抽版稅,沒有外人想象好賺。我爸爸做力氣活,媽媽做美容,收入不多,我們一直在租房子,但爸媽從不喊窮,也不寄望我唱歌賺錢。他們總說:“小孩子好好念書,不用擔心錢的事。”
上了初中,我為升學不再表演,從此失去光環,偏偏還有男生笑我:“哎呀,她不紅了啦。”我很想找回掌聲和贊美,也想幫爸媽分擔壓力。小學時我最喜歡領獎、賺獎金給爸媽,看他們欣慰的笑容;但上高中后,我常考倒數,越來越沒自信,將來我能做什么?同學又愛問我過去出唱片的事,更襯托出現實的我很平凡,讓人郁悶。
高三學測前,我壓力好大,失眠、厭食,一度瘦到39公斤。看到爸爸下工后全身臟兮兮,我有說不出的心疼,好怕自己考上私立大學拖累父母,更介意別人知道“方婉真”考上哪里,就去改名。爸媽很自責:“當初不要出唱片就好了!”
考上輔大大傳系夜間部,我決定將來當記者,人生方向比較明確,才走出陰霾。課余我到處打工,參加歌唱比賽賺獎金,星光四班拿到冠軍,我重新建立自信,又找回童年時唱歌的快樂和成就感。雖然不確定是否會一直唱下去,但我現在懂了,不要想太多,唱歌才會真的開心。
可愛不是永遠的
夏振皓29歲
3歲開始拍廣告,以“康喜健鈣我最愛”廣為人知,拍過百余部廣告及數十部電視電影。現為魔術師。
我爺爺是警察局長,奶奶常跟達官貴人打麻將,3歲時,有個制作人看到我,便找我去拍廣告。鎂光燈一打,我就笑開了;圈內人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不怕生、愛表演、懂配合的孩子,才能當童星。
6歲時我拍比薩廣告,比薩拿起來咬一口、牽絲:“好好吃喔!”導演不滿意牽出來的絲,重復拍了一兩百次,我快累死了。動作、表情仍一模一樣,媽媽心疼得跟導演吵架,回家后她哭著說:“以后不要拍了。”我跳腳:“不行,我要拍!”后面還有兩個玩具廣告,我有興趣,不想就此罷休。
初中之后,演出機會慢慢減少,但我很享受舞臺與掌聲,就去念臺藝大戲劇系。演藝圈很現實,我長大后沒特別高(171厘米),還曾胖到90公斤,如果還想待在舞臺上,就得另找出路。所以我和同學組小丑劇團,先扮小丑打基礎,再拜師學變臉、變魔術,也學主持技巧,組團唱歌。
剛開始,我拎著大包小包趕場,努力搞笑,化油彩化得皮膚變很差,有人說:“皓皓你干嗎做小丑?”我聽了不好受。皓皓為什么不能做小丑?我愿意接受現實,也很努力,18歲就靠自己。最多一個月賺十幾萬,我覺得自己很厲害。
康喜健鈣一播十幾年,好多觀眾驚訝問我:“你幾歲啦?”好像我永遠不會長大。有人叫我簽名,我也很尷尬。又不紅,干嗎要我簽名?現在,我終于有點基礎,有人要簽名,我就簽在撲克牌上:“我現在當魔術師,謝謝!”
大家喜歡康喜健鈣里的皓皓,我就把名片印成很像康喜健鈣,變魔術時,從康喜健鈣空罐里變出糖果,大人小孩都哈哈大笑。我不奢求大紅大紫,但我相信,我可以一直快樂地表演下去。
(編輯王克峰)
海外星云 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