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廉
自1901年諾貝爾獎誕生起至今的816名獲獎者中,來自美國的有309位,占了近40%。2009年獲得諾貝爾獎的11人中,美國人就占了9位。為什么近年來尤其是在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評選中,美國人占的比例越來越多?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納爾·歐奎斯特說,美國之所以稱霸科學領域,主要有兩個原因:金錢投入、抱負遠大。美國愿意在科研上大量投入資金,又把目標集中于取得重大突破上,而不是滿足于階段性進步。
美國國立綜合醫(yī)學研究所所長杰里米·伯格說,充足的聯(lián)邦資金支持使美國科學家有信心征服令人畏懼的長期科學難題,科學家們不用擔心面臨盡快出成果的壓力,也不用怕失去研究經(jīng)費。奧巴馬總統(tǒng)說,他希望促進美國在科研領域的投資。
瑞典隆德大學化學系教授卡爾斯特倫說,研究人員獲得高薪令美國成為外國科學家向往的地方。哥德堡大學醫(yī)學生物化學教授拉格奎斯特說,盡管諾獎頒給了很多美國公民,而這個獎項是國際性的。美國人很善于吸納全球人才,他們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機會和經(jīng)費。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長艾倫·萊什納說,諾獎通常授予歷經(jīng)10年或更長久的科研成果,美國絕對不可能沾沾自喜。美國科技強盛反映自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美國對科學的巨大經(jīng)濟投入。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及醫(yī)學獎的獲獎者中40%是美國人。近年來其他國家相繼大幅增加對科學研究的投入,而美國的投入相對沒有增加或減少。面對其他國家的競爭,美國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霸主地位自然會受到一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