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不喝酒,只愛喝茶。爸爸喝茶不注重好賴,卻是四季不能斷的,爸爸喝茶也不講究,一個積滿茶垢的大茶缸,大清早就會抓上一大把茶葉,注上滾燙的開水,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就開始了。我參加工作后領到第一筆薪水,買了很便宜的綠茶回家給爸爸,爸爸開心得呵呵笑,說真好,孩子長大了,再也不用老爸自己買茶了。那時候我是不喝茶的,我常喝的是白開水,有時也喝汽水和可口可樂,像我們70年代的孩子,可口可樂的誘惑遠遠大于不甜不酸的茶葉水。
這樣說來,也算是和茶有著遠久的淵源。我是看了茶的諸般保健作用,比方說女孩子最愛談論的減肥,也或是凈心明目之類的,才慢慢開始學著喝茶。深刻了解茶,是在福建的采訪途中,南方到處充滿茶的氣息,我在全國第二大鐵觀音產地華安待了小半個月,大部分時間在學著品茶,悟茶,欣喜地發現自己于茶倒也有幾分靈性,曾經在小文《茶品三味》里深刻感悟道:“茶如人生,品有三味:第一味苦若生命,第二味甜似愛情,第三味淡如清風。一個人一生中無論貧窮富貴,落寞喧囂,簡單歸來,也就是這三杯茶昧而已。”
愛茶人品到好茶的那份欣喜和自得,是別人所無法體會到的。一直認為好綠茶皆在南方,及至品過正華大乳山的綠茶,才知道就在自己的身邊,還有如此的好茶。茶湯碧綠清澈,人口唇齒留香,一下子就讓人愛不釋口。正華茶業的鄭福玉先生介紹,這只是正華茶業炒制的綠茶品種——平原早香。鄭董品茶很多年了,談起茶經來滔滔不絕。鄭董在威海、乳山的建筑業赫赫有名,旗下正華建工集團涉獵房地產、裝飾、木業等領域,在集團其它產業蒸蒸日上時,2009年鄭福玉大舉投資600多萬元興建茶廠,一個原因是喝了一生的茶,也算是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給乳山市的百姓發展一個長久不衰的產業,創下一個響當當的茶業品牌。
在出差途中,拿了乳山的綠茶和烏龍茶給懂茶的朋友,希望得到更多專家的指點。大家一致認同:相比較南方茶而言,北方茶更具一番韻味,葉片肥厚,品質相當好,最難得可貴的是耐泡。因為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而且北方茶比南方茶要經過一個冬天的醞釀,這個醞釀過程是形成北方茶好品質的主要原因。但因為比南方茶少了一季的收成,產量自然是下降了不少,還需堅持不懈地開拓和發展,才會在產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我經常泡在正華茶業的炒制外間,透過潔凈的玻璃,看著繁忙的炒制車間里,那些有著勃勃生命力的鮮葉,是如何經過攤涼、搖青、高溫殺青、揉捻、干燥這一系列嚴謹的程序,成為我們喜愛的杯中之物。我甚至羨慕那專注的炒茶師傅,可以帶著滿身的清香,在茶的世界里盡情地探索和追求。好的炒茶師傅非常難得,同樣的鮮茶葉,在不同的炒茶師傅手中出來,品質是斷不相同的,有的可以炒出極品茶,有的卻只可以炒出普通的市井茶。我私下里總認為,也許不單是手藝的差別,炒茶師傅的心態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茶心,平常心是,禪心是,要達到那個境界,也是非常不易的。正華茶業經過一再地努力,在別人斷言北方炒不出烏龍茶的境況下,炒出了品質相當好的烏龍茶,令大家嘖嘖稱嘆。
茶貴在品,能在品中求得一份清靜,抒發一番情懷,愉悅心情,從而讓自己在繁忙的事物中解脫出來,體味草中英在杯中的綠塵飛,翠清起,使人胸懷舒暢,身心放松。
自古以來,茶禪同一味,佛教而為禪,百木而為茶,靜與美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高僧或是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修習的必經大道。因為靜則名,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澈,體道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正華茶業建在了清幽的正華山莊,宛若“世外桃源”的正華山莊里,獨居暖暖的茶室,一杯香茗在手,透過落地窗幾,感受四周松谷的靜謐,山風的妙音,皚皚白雪的風韻,實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此“靜”,是身居山林的寧靜,更是主人歸家后心靈的平靜,是塵俗生活經過歲月沉淀后的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