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出一個令人欣喜的數字:面對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2009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實際增幅6%以上。這意味著農民收入已連續6年以超過6%的幅度增長,是20多年來第一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我國“三農”工作的“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20字基本思路中,強調要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防止農民收入陷入徘徊。在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之后,“增收惠民生”再次托起農民持續增收新的希望。
逆勢奮進促農民增收
“2009年,我家每畝糧田獲補助160元,人均獲農業綜合補貼170元,除去化肥、農藥、機收等成本,每畝稻谷純收入達400多元,畝均比去年增加100多元收入。”江西省高安市伍橋鎮高家村農民胡余良給記者算了一筆國家惠農政策帶來的增收賬。像胡余良一樣,談到去年的年景,許多農民喜笑顏開,希望的田野處處蕩漾著豐收的喜悅。
回望2009年,靠多年的固本強基和國家實施的一攬子計劃,雖然農民增收步伐受阻于突襲的金融危機,受阻于多年不遇的自然災害,受阻于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異常波動,中央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在宏觀調控中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取得了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的佳績,明顯好于年初預期。
驕人成績,來之不易。一項項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政策,一筆筆現代農業項目資金的投入,為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增強農民創業增收能力起到了“強引擎”作用,農民收入呈現家庭收入與務工收入并舉、直接收入與轉移收入并蓄的態勢。
盡管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去年財政收支矛盾更加凸顯,然而從中央到地方一年來的支農惠農力度卻不減反增——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三農”支出高達7161.4億元,比上年增加1205.9億元,“三農”投入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面對年初大批農民工集中返鄉的嚴峻形勢,各地積極落實促進農民工就業的政策,大力開展有組織的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全國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總量達到15198萬人,比2008年底增加1157萬人,第三季度農民工平均月收入提高到了1444元。
與此同時,各級農業部門通過積極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機制,適時啟動調控預案,加大農產品營銷促銷力度,積極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努力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深入開展部分領域農民不合理負擔專項治理等舉措,努力拓寬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農民增收短腿猶在
伴隨一年又一年的惠農支農政策相繼出臺,農民收入保持了連續6年的持續增長勢頭,去年首次突破5000元大關。但面對這一令人欣喜的數字,應當冷靜看待的是,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來自政府的“輸血性”政策,農業內部的增收渠道依然狹窄,農民增收的短腿現象依然嚴重。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長期制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還會進一步加重,新的矛盾問題不斷顯現,有些還難以預料,2010年將是更為復雜而又十分困難的一年。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分析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我國宏觀經濟還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制約農業發展的新舊矛盾相互交織,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為復雜,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困難和挑戰依然嚴峻。有幾個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
——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防止因自然災害導致農業生產滑坡。據有關部門分析,目前新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形成,今年發生大面積干旱的幾率加大。
——高度關注農產品市場變化,防止農產品價格過度波動。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國內通脹預期增強,農產品價格存在過度上漲可能。在這種背景下,今年農產品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保持國內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難度增大。
——高度關注農民轉移就業問題,防止農民非農收入出現徘徊。今年世界經濟運行仍存在諸多變數,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還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外向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恢復發展的困難依然較多,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難有大幅度提高。
——高度關注農業比較效益下降問題,防止部分農產品生產下滑。去年部分農產品比較效益明顯下降,小麥、油菜子畝均純收益分別比上年減少12.8%和83.1%;生豬養殖效益不穩定,奶牛養殖戶目前仍有29.1%虧損,壓縮了農民的增收空間。
多措并舉拓寬增收路
“三農”問題最根本、最突出、最核心的是農民增收問題。面對農村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面對農民增收的嚴峻形勢,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發出6個中央一號文件,最終落腳點都是農民增收問題。
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尚存、自然災害頻仍的沖擊下實現的農民收入連續6年超過6%的增收幅度,實屬不易。但我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從根本上建立,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農民增收的渠道收緊、就業難度加大的問題更為突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城鎮化步伐,拓展農民外出就業空間。壯大縣域經濟,積極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加強技能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中央有關部門一系列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好政策也將相繼出臺:
財政部表示,2010年將繼續增加“三農”投入,增加涉農補貼規模,完善農業補貼和價格支持政策,促進農民增收。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搞好主要農產品市場調控,穩定發展農業生產。
農業部表示,加快實施新一輪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規劃,支持優質農產品生產和特色農業發展,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的實施,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措施與管理方式,促進農民務農收入穩定增長。通過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開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建材業,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推動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和返鄉創業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
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促進農民工在城鎮落戶的政策措施,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允許有穩定職業和收入的農民工及其子女轉為城鎮戶口,并納入城鎮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表示,今年將繼續大力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把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創業培訓作為工作重點,進一步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培訓補貼資金管理辦法。
……
回首2009年,增收亮點頻現;放眼2010年,人們充滿期待。可以相信,這些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必將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必將進一步鞏固農業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的好勢頭,億萬農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寬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