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現在才發現童年時的物質匱乏,沒有薯片,沒有肯德基,沒有旺旺。但是我們依然吃得津津有味,不是嗎?
1. 烤紅薯香噴噴,甜絲絲,好吃看得見。1毛錢一個。
2.爆米花一個老頭扛著一口葫蘆一樣的黑鍋,走街串巷,是那時最受歡迎的魔術師!他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那時候覺得剛打出來的爆米花特別香特別脆……
3.攪糖稀兩根冰棒棍,加一團半透明的糖稀.5分錢就可以買一團.攪一攪,拉一拉,又好吃好玩。只是現在看來不太衛生。
4.棉花糖最不可思議的小吃,1毛錢一大團。一勺勺的糖進去,一團團棉花出來。棉花能吃,還是甜的!天哪,這可能是我少年時代,最想往的一種東西。
5.果丹皮很多人都是吃它長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種山楂制品,能讓20年后的人們念念不忘。1毛錢一根。
6.泡泡糖長長的一條,用紅一半白一半的紙包著,上面有一個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絕對“大哥大”。我們吹的都是它!
7.冰棍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絕對貨真價實! 5分一根.以致于將后來的5毛一根的“娃娃頭”驚為天人。
8.老鼠屎這個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象極小號的感冒膠囊.每粒兩三毫米左右。味道嘛,酸酸甜甜的.現在可能只有想自殺的人才會誤服。
9.酸梅粉不用我說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10.無花果一個小小的白色袋子,上邊印著“無花果”三個字。里面裝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無花果了。很長一段時間困惑于無花果到底什么樣子,這細細的干干的絲,一點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可為什么叫無花果呢。
11.畫板糖(也不知道該不該這樣叫)在刻板上用融化了的紅糖畫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動物,再放上一根木棍,干了就可以吃了。旁邊是一個轉盤,一毛錢一轉,轉到鳳凰就給你畫一個大鳳凰,轉到花籃就真做的出一個花籃來,運氣不好的話也能有一只小鳥。哎,又養嘴又養眼。那畫糖的老伯伯真是難得的藝術家。
12.貓耳朵,番薯干,鴨頸糖,豬油糕,一毛錢一根得胖筒,以前有一毛錢都很開心。
13.薄脆 薄薄的一張用糯米做的薄脆,很香很脆,入口即化,一分錢一張呢,那時嘴饞的時候用一毛錢買過十張。
14.脆桿糯米做的像搟面杖一樣粗細的脆桿,也是入口即化,5分錢一根。(王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