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瓜子的成功主要就是創新。”陳先保說,在工藝、配方、營銷、渠道等很多方面進行了創新,因此洽洽書寫了炒貨整個行業的“革命”。
“百煮瓜子”第一徽商
陳先保1995年辭去機關科長職務,先是經營兒童“棒棒冰”,迅速積累資本后開始創新,推出“洽洽”瓜子,很快,“一下子就火起來了”。個中的諸多奧秘和環節,“洽洽”也并未刻意保密,在多種場合做過解說和交流。綜合起來,記者發現:關鍵還在于陳先保總能有先人一步的“金點子”。
兒童食品“棒棒冰”剛在市場熱銷,當時,短時間內很快就有一些企業蜂擁跟進,推出類似產品,“這樣市場很容易飽和,除非再‘開荒拓土’,于是,我提出進軍東北市場,很多人當時就嚇了一跳,東北人需要冷飲嗎?他們質疑,但據我考察分析,那里有市場。事實證明,一下子就銷售到近千萬。”記者了解到,也正因為這一步,讓陳先保淘到了第一桶金。
創造性地推出“洽洽”瓜子,陳先保采用了全面革新、多方整合的綜合手段:將傳統炒瓜子改為“煮瓜子”;外包裝上首先采用環保的紙質包裝;在包裝袋里放入文化卡片,讓消費者在嗑瓜子的同時還可以品嘗中華文化(如至今仍為人稱道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文化卡片等);在當時一年的利潤還不到400萬元的情況下,拿出了400萬元在央視一套節目做品牌廣告;當時流行的“恰恰”舞蹈,其內含的青春韻律讓陳先保產生“洽洽”名稱的靈感,從而誕生了“洽洽”這個馳名商標。陳先保的這些“點子”,長期以來,為業界津津樂道……
“革”了炒貨師傅的“命”
洽洽“成名”后,“1999年開始,銷售額幾乎每年成倍翻番。”記者了解到,洽洽目前一年十幾個億的銷售額,幾乎是炒貨行業內排行第二到第四位的總和。
“洽洽”沒有炒貨師傅一說,只需按照煮制、烘干等各項程序規定的流程和作業指導書操作,就能生產出口味一致的合格產品。”陳先保介紹說,“我們要學習麥當勞,所有產品都標準化,產品的口味不依賴于‘大師傅’,而是由制度、流程、文件進行規范,我們建立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產品的質量。”
技術改進也往往從大企業開始。陳先保成功推銷洽洽后,其關注點轉移到公司內部技術研發上。陳先保告訴記者,瓜子行業真正機械化,也就是最近5年左右的時間,“所以,與飲料行業的工業化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一方面是因為飲料機械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飲料是世界性產業,聚集了全球資源來研發其技術設備。辯證地看,瓜子行業技術不成熟,就一定存在許多可以突破的地方,充滿機遇和挑戰。”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安徽洽洽集團已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0多人的研發團隊,主要有二個方面的來源:一是自主培養設計,二是與大專院校合作,比如已經或者正在合作的無錫的江南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等。“研發是一個科學活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堅持做好基礎性的積累工作,相信只要努力下去,一定會取得突破。”陳先保說。
與此同時,在渠道銷售上,洽洽與同行企業相比也占據了較大的優勢。“2001年開始,公司就組建了20多個銷售網絡,覆蓋了全國的主要省市。”陳先保介紹,“以客戶為導向是我們成功的一大法寶。經銷網絡的進一步精耕,能夠更好地接近和服務我們的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推出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引導行業建立瓜子“國標”
在進行技術研發的同時,公司還從源頭考慮產業的整合,從原料開始抓質量。為此,專門成立農業公司,負責研制葵花子優良品種,專門為農戶提供優質葵花子雜交品種,保證洽洽瓜子原料的品質。“之前,國內很多種植戶,包括瓜子原料主產區的內蒙古,主要選購‘星火’種子。不可否認,這個品種也的確不錯。但是經過多年種植,由于品種自然退化,時間一長,質量、產量就會下滑和下降。而在一些區域被廣泛種植的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種子,雖然產量相對比較高,但加工出來后質量不是很好:皮厚,含油脂量也高。種種因素,很容易造成‘洽洽’原料質量和供應量的不穩定,為保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決定自己成立農業公司,研制葵花子品種。hk306就是我們推出的葵花子雜交新品種之一,經過試種,各指標都達到要求。”陳先保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僅如此,目前,該公司還在內蒙很多旗縣設置了技術組,指導農民種植技術,比如如何防止瓜子霉變、受潮;如何保存;什么是千粒重標準等。“因為2001年是個教訓,當年,恰逢葵花子收獲季節時,內蒙古遇水災,成熟的葵花子或者未能及時采摘,或者因農民的不當保存而霉變,嚴重影響了香瓜子原料的質量。”
由于“洽洽”對原材料的質量指標嚴格把控,“洽洽”每年堅持采購優質的原料,又是最大的采購者,這樣,“洽洽”的采購標準同時也成了當地種植農民的標準,“洽洽”的標準成了瓜子行業事實上的原料標準。
記者了解到,作為炒貨行業的龍頭企業,“洽洽”正參與國家對炒貨標準的編制等工作。參照國際規律,一個掌握標準的企業將在行業內變得更加強大。
(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