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煤油和電被發現之前,世界的光明,除了靠著太陽與月光,就是蠟燭。
Cire Trudon幾乎稱得上是有史可循最古老的蠟燭制造商之一,從16世紀一路燃燒至今,照亮過凡爾賽宮里路易十四情婦的容顏,見證拿破侖獲得新生兒的喜悅,也莊嚴地送了設計大師圣羅蘭最后一程。
有時候通過小小的燭光,我們也得以瞥見歷史的燦爛片段。
卡通片里小丸子的少爺同學花輪曾描述過這么一段暑假經歷:當他在西班牙友人的別墅里參加華麗的派對時,突然停電了,但派對并沒有因此結束;相反地,別墅里的女仆們拿著點亮的蠟燭魚貫出場,在幽微閃爍的燭光中,派對變得更有氣氛了。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歐洲富豪宅邸里的女仆們拿的蠟燭,很有可能就是C]reTrudon出產的。那讓我們來看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2008年設計大師圣羅蘭過世時,葬禮在巴黎Safnt Roch教堂舉行,當天冠蓋云集,包括法國總統薩科齊夫妻都來送這位傳奇人物最后一程,而整個場地中數不清的蠟燭,都是Cire Trudon的產品;CIre Trudon不止在那天將圣羅蘭生前好友——女星凱薩琳·丹妮芙臉上的淚珠照得晶瑩動人,它已經在這個教堂,以及其他法國境內古老而重要的教堂中,燃燒了近400年之久。
皇室 專用
2006年Cire Trudon找上Ramdane Touhami,這位美妝產業出身的北非裔怪才,之前從來不使用蠟燭:“我的律師問我,你對這品牌有興趣嗎?我說,我最討厭這種東西!后來我還是去了解了一下他們的背景。哇,原來那么驚人,他們根本就是蠟燭制作的活歷史!”
如果Ramdane認真研讀,他所了解的應該如下:1643年,名為Claude Trudon的商人娶了巴黎Saint-Honore路上一間雜貨店老板千金,店里其中一項重要商品,便是蠟燭。那仍是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蠟燭是只供皇族與教堂于夜間使用的奢侈品,但他們使用量極大又有揮霍不完的財富,Trudon于是抓住機會,把小雜貨店逐步擴展成大生意。
而真正的關鍵,在于Trudon的兒子Jacques和另一位后裔Hierosme,前者靠著高超制蠟技巧受雇進入凡爾賽宮,后者則買下了法國最大的制蠟場,從此Cire Trudon成為皇室御用品牌。皇后約瑟芬產子時,拿破侖定制的唯一慶祝禮物,便是鑲有自己金色頭像的Cire Trudon黑色蠟燭;美麗豪奢的瑪麗·安東瓦內特皇后在CireTrudon的燭光中尋歡作樂,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因法國大革命被囚禁時,也只有CireTrudon照亮他僅剩的絕望。
香薰 想象
一個能在18世紀就被寫進法國皇家科學院文獻當中的品牌,是擁有何等工藝規模與技術?首先是蠟。Cire Trudon的蠟取自上等蜂巢,經水洗凈、將所有雜質過濾后,在陽光下由棕色逐漸曝曬成純潔的白色,而燭心則是由百分百純棉制成的,燃燒過程中不會產生煙霧,燃燒殆盡后也不會星焦黑狀,而是飄散到空中了。時光演進,如今Cire Trudon的蠟全采自植物性素材,包括棕櫚油、大豆與椰核等,相較于市面上90%以上由石蠟制成的產品,燃燒后所揮發出的氣體對人體有害無害,高下立判。
在香薰蠟燭充斥的今日,Cite Trudon卻直到3年前才投入這個市場,他們找來RamdaneTouhami擔任創意總監,調配出12種充滿了想象力的香味:譬如“Roi Soleil\"有著凡爾賽宮的原木氣味,“Ernesto”混雜了男子氣概的馬鞍皮革與煙草昧,“Mademoiselle de Ia Vallerie”則透露情欲般濃郁的晚香玉氣味,當初上流社會流傳著路易十四的情婦秘密懷孕的謠言,她氣憤反擊的方式,便是在宮內到處擺上據說孕婦不宜接近的盛開的晚香玉。
于是這個擁有悠長歷史與榮耀的品牌,如今又多了些魔幻色彩,仿佛賣火柴的小女孩般;點燃一個Cire Trudon香薰蠟燭,我們便聞到一個精彩絕倫,并且無論過多久都不會過時的故事。
(編輯/王克峰)
大事記
1643年:商人CIaude Trudon接掌巴黎販售有蠟燭的雜貨店。
1737年:Hierosme Trudon買下法國最大的蠟燭制造工廠。
1889年:Cire Trudon贏得世界博覽會金牌獎。
2006年:延攬Ramdane Touhami開發香薰蠟燭。
2009年:進入中國臺灣,于誠品信義店1F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