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贊鐵路成為中國最值得驕傲的援助非洲的建設項目之一,這條傳奇鐵路在中國和非洲都幾乎家喻戶曉。
但是,30多年過去了,坦贊鐵路情況究竟怎樣?
從贊比亞首都盧薩卡驅車大約兩小時,我終于來到了這條上世紀70年代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贊比亞終點站新卡皮利姆波希車站。
當年,中國政府提供了1a億元人民幣的無息貸款,運去近百萬噸設備材料,派出數萬中國工程人員,籌備和建設了8年時間,60多名中國人獻出生命,于1976年建成了這條東起坦桑尼亞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西至贊比亞的新卡皮利姆波希,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為內陸國家贊比亞的銅出口提供了一條不再依賴當時白人羅得西亞種族政權的交通干線。
坦贊鐵路也成為中國最值得驕傲的援助非洲的建設項目之一,這條傳奇鐵路在中國和非洲都幾乎家喻戶曉。
輸給公路
在贊比亞采訪期間,我接觸的大多數贊比亞人,甚至是年輕人都知道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他們叫Tazara Railway。
但在我抵達贊比亞一個小時之內,在盧薩卡機場接我去飯店的年輕出租車司機,就讓我得知了坦贊鐵路的大概現狀。
“在贊比亞,人們不喜歡坐火車,因為這里的火車太慢了。乘火車從贊比亞到達累斯薩拉姆,普通火車要3天時間,而乘坐公路客車要快得多。而且大客車選擇也多,到鄰國津巴布韋、馬拉維、博茨瓦納、南非每天都發很多輛客車。而坦贊鐵路現在一個星期才有一兩趟客運火車,很不方便,所以大家一般都用公路交通了。”
在贊比亞大學交換學習的北京大學一博士生也給我介紹了他在當地所了解的坦贊鐵路現狀:“說到坦贊鐵路,贊比亞大學的一個教授曾用了這樣一個詞‘Collapse’,就是說,基本上瀕于癱瘓。雖然最近在報紙上看到,班達總統呼吁讓贊比亞的鐵路系統重新興盛起來,但一般人認為,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這恐怕只是紙上談兵。坦贊鐵路客運車不是每天發車,更不要說按鐘點發車,而是每周才發一兩列客車。”
官員的話
的確,我從網上查到坦贊鐵路客車時刻表,得知每周分別從贊比亞的新卡皮利姆波希和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對發兩列客運火車。在新卡皮利姆波希車站,我采訪了坦贊鐵路主管之一路易斯·卡魯巴。我先問他,30年后,坦贊鐵路對坦贊兩國是否仍然有意義?
卡魯巴說:“坦贊鐵路對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國政府非常重要,特別是對贊比亞。因為贊比亞是內陸國家,坦贊鐵路把我們同坦桑尼亞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連接起來,我們的貨物可以從海上出口,而進口貨物也能通過這條干線進入贊比亞。現在我們很多進口貨來自東方,來自亞洲,大多使用這條鐵路。”
那么,坦贊鐵路目前的狀況如何呢?
“在坦贊鐵路啟用早期,我們幾乎每天都有客運列車。但是因為乘客數量逐漸減少,我們現在只能每周對發兩列客運列車,一列是普快,一列是特快。但是我們營運很多貨運列車,我們的主要收入也來自貨運。客運車只不過好像是我們的公關列車而已。”
但是,卡魯巴也坦率承認,鐵路無法跟公路競爭。“跟公路相比,鐵路管理要復雜得多,有一個龐大的系統需要維護和更新。政府沒有向鐵路管理投入任何資金,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資金。”
車站見聞
星期二下午從贊比亞的新卡皮利姆波希車站有一列發往達累斯薩拉姆的客運列車。早晨空蕩蕩的候車室逐漸喧鬧起來,不少大包小包的乘客看上去像經常往返的生意人。
從外觀來看,新卡皮利姆波希車站很像中國一個中等城市的車站,30多年過去了,車站并沒有現出老舊的痕跡。站臺和列車也都令曾經在中國國內坐過火車的人感到熟悉。
車站負責售票的工作人員對我說,在今天的這列客車上,大概有200左右乘客,遠遠低于客車的載客量。他說,因為這是特快列車,所以乘客比較少,周五發的普通快車乘客人數會更多一些。
雖然坦贊鐵路資金缺乏、經營不善,但是在車站我遇到的很多乘客都是坦贊鐵路客車的常客。他們告訴我,選擇乘坐火車的原因是票價比公路客車便宜得多,而且更安全。
站長帶我上車參觀各個車廂,我看到在普通車廂大多數的座椅都已經破舊不堪,好像30年來都沒有修理過。每節車廂里只有寥寥數人。不過條件較好的頭等車廂,也就是軟臥,乘客倒不少,除了當地人,還有一些西方年輕旅行者。
一位美國小伙子對我說:“我選擇乘火車旅行是因為方便,免去了住店換車的麻煩。雖然時間長一點,但是你可以盡情欣賞沿路風光。還給你一種探險的感覺。而且票價非常便宜,我們坐的頭等車廂才相當于24美元。”
一位丹麥女學生也說,她喜歡乘火車旅行。也聽說過這條由中國人修建的坦贊鐵路。雖然星期四才能抵達達累斯薩拉姆,但是,這段經歷她將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