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說: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那些并不美好甚至有些丑陋的行為,是不該帶到人與動物共處的世界里去的。
喜歡寵物狗的我并不養(yǎng)狗。那是因為,早些年我曾有過家養(yǎng)一只寵物狗的“動議”,但這動議在家人的反對聲中被“否決”了。既是如此,我怎可一意孤行呢?我家不養(yǎng)人家養(yǎng),眼瞅著小區(qū)里的寵物狗是漸漸地多起來了。這些狗們,按品種的大類分,有西洋的、本土的、土洋雜交的,其中尤以西洋品種居多,此外尚有少量的本土草狗雜交種,可謂品種齊全。不過,據(jù)我觀察,本小區(qū)的狗族興旺,比之于別的一些小區(qū)來,也還遠遠不算一家獨秀。
記得上世紀70年代后期,上海的一家報紙曾刊登一幅詩配畫的漫畫,那畫上畫著一位“摩登女郎”,手里牽著一只寵物狗“招搖過市”,而那配詩里則有所謂“小資情調(diào)”一類的諷語。那時的中國,飼養(yǎng)寵物狗的人甚少,寵物狗遛街的類“西方風情”就更為難得一見了。這種事,因其少而成為新聞,也因其少見而遭遇多怪。然而,時至今日,寵物狗遛街卻已是一道人們看慣了的街頭風景了。
這種變化,倘細究一下,其實是順乎天時,合乎自然的。你看:近30年來,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營造了中國寬松包容的社會環(huán)境,國人的生活理念悄然間發(fā)生著變化,人們的休閑方式也逐漸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了。在東西方“忠狗效主”和“快樂寵物”之類理念的相互磨合中,無論是上流社會還是草根一族,一些人便遂其所愿,去寵物市場購回寵物狗來飼養(yǎng),以此作為休閑方式的一種選擇。由是而漸成風氣。特別是,伴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諸多改革的推行,不少賦閑在家的老人和下崗內(nèi)退的人員,為了尋求多些的生活樂趣和適己的精神撫慰,他們也在社會養(yǎng)狗之風的撩撥和自身愛狗之心的驅(qū)使下,選擇了寵物狗與己相伴。他們的這種選擇,只是他們平民生活的一部分,是無所謂高雅,也無所謂低俗的。
我作為社會養(yǎng)狗之風的觀潮者,于耳聞目睹間,也略知寵物狗的一些可寵之處,這里且不說它也罷。不過,寵物狗于可寵之外,似乎也有它的可惡乃至可怕之處,比如:居民小區(qū)和街市的路上,狗們的遺矢時有所見,這就有點讓人厭惡,而傳媒上有關瘋狗傷人和狂犬奪命的消息,則有點讓人心生恐懼。我在此不妨為之饒舌幾句。
細細想去,這里謂之“可惡”與“可怕”的責任,其實并不在狗。狗畢竟不是高級動物,大概誰也不能要求它路不遺矢,那遺矢的存在,乃是由于養(yǎng)狗人未能隨時予以清除的緣故,人們豈可將一些人的“不作為”諉過于狗呢?至于狂犬的傷人奪命,則是由于那“肇事”之狗未能注射狂犬疫苗而發(fā)“瘋”發(fā)“狂”的緣故,由此釀成的惡果,其責任也是在人,在于人們養(yǎng)狗行為的失范和相關部門監(jiān)管職能的缺位,這當然也不該諉過于狗。
我的這些話,有點兒為狗“代言”之味,不免讓閣下見笑了。但其實,我只是想說: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那些并不美好甚至有些丑陋的行為,是不該帶到人與動物共處的世界里去的。僅此而已,別無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