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 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后,又恐兩失,內懷猶豫,心戰于內,物誘于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嵇康《養生論》
嵇康認為,病害初生于微小隱蔽的狀態,到形成顯著的大病才去救治,所以不論怎樣治也是白費功夫而無療效。生活在平常人的領域,所以只能享有一般人的壽命。上上下下全面進行考察,世人的生活莫不都是如此。用多數人的做法來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很對,用與眾人境遇相同來安慰自己,認為天地間的道理也全是這樣的。即使聽到養生長壽之事,總是用一己之見加以判斷,硬說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其次,有些人猶豫不決,雖然對養生之道略有興趣,卻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和具體方法;再次,自己努力服食某些藥物,經過一年半載的實踐,感到沒有效果,思想上產生厭倦情緒,于是半途而廢。有的人補益身體像田間小溝灌水那么微細,而消耗精神氣血像海水涵洞流淌那么巨大,竟然希望日后得到厚報;也有的人勉強抑制私欲,暫且拋棄榮華富貴,而各種嗜好不時出現在耳目之前,況且追求長壽的效果,一般要幾十年之后才有可能見效,因為害怕兩者都會喪失,他們內心充滿矛盾斗爭,外有金錢物資引誘,眼前的物質利益和長遠的養生效果相互比較,這樣一來就很難避免養生失敗了。
嵇康在此再次強調,有病一定要盡快盡早治療,絕不可錯失良機,否則怎么治療也是勞而無功。尤其在攝生頤養方面,嵇康明確指出,有些人采取隨大流的不良生活方式,卻希望能獲得超出眾人的健康和壽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些人即使聽說過養生之道的宣傳,心中卻狐疑不定,認為未必真正有效;有些人就算有采信的愿望,內心卻始終不能擺脫各種物質欲望的引誘;有的人開始講養生,中間卻半途而廢,補益很少而損耗極多,致使身心深受其害。這與養生長壽只能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最后必然以失敗告終。
(作者系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