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緊緊抓住世界經濟調整帶來的機遇,積極主動地推進轉型升級,切實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是廣大企業和企業家必須認真加以思考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演講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 王忠禹
透過這場史無前例的危機,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暴露了我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以及發展方式粗放、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如何緊緊抓住世界經濟調整帶來的機遇,積極主動地推進轉型升級,切實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是廣大企業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管理大會”的主題是:創造優勢競爭力。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和思考方向。創造優勢競爭力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認為有三個問題要特別引起注意:
第一個問題是專業化和多元化問題。主業實力是我國大企業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
強化主業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首要選擇。國外大企業的發展大都經歷了由專業化、多元化到回歸專業化的軌跡。同國外大企業相比,我國多數大企業還只能算作中小企業,其經營方向不宜過于分散。我國大企業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是應當以做精主營業務的戰略思想來增強企業實力。
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努力成長為有特色、有特點、有特長的大而強的企業。而應當堅決避免企業盲目多元化和過度擴張。要善于從明確企業使命、制訂科學發展戰略入手,堅持“主業超強、有限多元化、穩健經營”的方針,圍繞主業強力整合各種資源,將一系列創造價值的活動通過資本、技術或市場連接起來形成企業價值鏈、企業集群和企業生態群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主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第二個問題是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才是有競爭力的企業。要圍繞主業強化科技創新,搶占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在過去的30多年里,我國企業依托引進技術裝備,憑借低成本優勢,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應當看到,繼續依靠傳統比較優勢而忽視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我們就難以擺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低端地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也就十分有限。因此,強化自主創新,實現企業發展由成本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就成為我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前,發動新的技術革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化解金融危機、擺脫困境的重要出路。我國政府也在積極謀劃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大力推進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而大企業,也需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揮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切實走在企業自主創新的前列。與此同時,要適應產業鏈競爭不斷強化的趨勢,積極搶占價值鏈高端,打造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第三個問題是,只有立足全球競爭,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向全球公司轉型。其主要的特點,就是在全球范圍內吸納整合配置資源,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并因此形成了全新的思維方式、戰略架構、文化理念和經營模式。就目前而言,我國大企業缺乏全球化產業布局的能力和世界級的品牌影響力;在價值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上,缺乏利用和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在企業管理效率與創新能力上,缺乏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基礎和文化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中國有實力的企業要牢固樹立全球競爭的理念,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增長本領;要著眼于整合全球資源,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購體系、生產體系和研發體系,提高營業收入和經濟效益中海外市場的比例,提高企業資產中海外資產的份額;要加快培養具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增強對所在行業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努力成為所在行業的“系統集成者”,形成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能夠對行業進步做出貢獻的國際化企業。(本文為本刊記者根據現場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