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社區衛生服務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健康教育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應貫穿于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過程。為了解社區衛生服務對象對內科疾病的認識,促進社區健康教育發展,我專門進行了一次有關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普及效果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中心就診并接受過健康教育的350例內科疾病患者為調查對象,其中,男218例,女132例;所患疾病包括胃炎107例、肺結核61例、腸炎48例、肝炎46例、胰腺炎29例、消化道出血37例,膽囊炎膽石16例及痔瘡出血6例,就診次數均在5次以上;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62例,中學160例,小學以下128例。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調查表,問卷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知道和不知道兩個條目,調查時先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支持,并對調查內容進行逐條講解,使調查對象對每個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回答,調查人員根據回答情況進行判定和記錄調查結果,最后采用劃記法計算百分率。
見表1。
調查顯示,我社區健康教育的總體成效顯著,患者對社區衛生護理的滿意度達到98%以上。但仍有部分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不夠,分析原因有:①健康教育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持,教育內容不夠全面,重點不突出;②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教育方式缺乏深度。③健康教育質控體系不完善,效果評價不到位。④部分患者或親屬對健康教育不重視。

表1 健康教育知識掌握調查結果(n=350)
3.1 豐富教育內容,突出教育重點 健康教育是保持健康、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重要手段,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必須克服隨意性。
3.1.1 病因教育 如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常見病因有精神因素、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繼發性疾病等[2],因此,健康教育需要重點強化病因教育,以增強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3.1.2 飲食教育 飲食護理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不宜喝濃茶咖啡;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忌喝牛奶,不宜進生、冷飲食;肝功能失代償患者應限制蛋白攝入,普通型急性胰腺炎急性期應禁食2~3天,高血壓病人必須低鹽飲食等等。強化此類知識教育對促進患者盡快康復十分重要。
3.1.3 用藥指導 堅持足量、規則用藥是治療和預防復發的關鍵,如慢性胃竇炎絕大多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引起,長程與短期的劑量不一;不同的藥物飯前與飯后服用效果也不一,因此,用藥指導也是社區健康教育的又一重點。如要求肝病患者不能濫用“保肝藥物”,這些健康知識必須反復講明、講透。
3.1.4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指導 慢性病患者大多康復期長,且易出現復發,需長期接受健康教育,尤其是:是否遵醫囑情況,是否堅持身體鍛煉,自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等。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血壓監測,對萎縮性胃炎患者要追蹤觀察,定期做纖維胃鏡檢查,肝病患者應定期做肝功能、甲胎蛋白、超聲波等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這些健康教育內容是必須到位的。此外,通過隨訪教育也可促進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進。
3.2 完善教育程序,改進教育方式 健康教育是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嚴格按規范化程序進行,堅持先調查并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然后嚴格按計劃實施,最后對教育效果作出科學評估,發現問題,及時修訂計劃,調整教育內容與方法[3]。必須注意的是,要注意患者的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方法要力求形式多樣、形象生動,如采用板報宣傳、召開座談會、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等,在集中授課時要用通俗的語言,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在個性化教育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聽力、視力、職業背景、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病程長短等因素,以明確目標,取得預期教育效果。
3.3 強化基礎訓練,提高護士素質 從事健康教育的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和溝通能力,集多種專業技能于一身,社區涉及病種多,進行健康教育涉及知識面廣,更需要通過專業培訓來實現,要對護士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能培訓,提高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專業知識的自覺性,并使其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實現健康教育目標。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性、針對性、保護性、階段性、程序性的原則。作為管理者要定期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建立長效機制。
[1] 張定芬.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評價[J].實用醫技雜志,2006,36(1):136-137.
[2] 范巧玲.消化性潰瘍患者飲食知識調查及健康教育[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729-730.
[3] 穆睿華,于瑩,劉麗霞.影響醫院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4,18(10):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