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瑾 張融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血管炎之一,是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變應性血管炎。雖然多數認為過敏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但現在認為感染是重要的誘發因素。我們從2007年2月~2009年6月對收治的180例HSP的患兒進行感染相關的病因學檢查,發現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發病、臨床類型以及預后與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系2007年2月~2009年6月收治住院的180例過敏性紫癜(HSP)患者,診斷標準參照第七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1),發病年齡為3~15歲,其中3~5歲32例,5~10歲78例,10~15歲25例,其中女性75例,男性60例。男女發病比例為0.8:1,發病四季均可見以春秋季節為多發。
1.2 臨床表現 多數以不同程度的雙下肢分批、對稱性皮膚紫癜為首發癥狀,也有初發表現為血管神經性水腫、急腹癥等。單純皮膚型48例,關節型22例,腹型43例,混合型22例。將既往發作≥2次或常規抗過敏治療時間≥7天無效或反復發作(17例)、伴有頑固性腹痛、嘔吐、便血等腹型過敏性紫癜(13例)、紫癜性腎炎(15例),歸納為難治性過敏性紫癜共45例。
1.3 方法 所有病例住院檢查除一些常規檢查以外,入院24小時內均予檢查肺炎支原體抗體、抗“O”,及EB病毒抗體。抽取患兒靜脈血采用固相ELISA方法,定性檢測MP-IgM、CPIgM抗體,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EBV抗體(由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試劑);檢測血抗溶血素O,檢測用散射比濁法測定。
1.4 陽性結果 肺炎支原體抗體IgM陽性為支原體感染;EB病毒抗體VCA-IgM為陽性,NA-1-IgA陽性為EB病毒感染;抗”O”>100為陽性,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Window XP 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通過對180例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病原學進行分析發現,過敏性紫癜患兒的三種病原體的總感染率達76.7%(138/180),各臨床類型的過敏性紫癜患兒各種病原體的感染率總體均達到60%以上,其中腹型紫癜的感染率高達86%;主要為混合感染占64.86%(24/37),其次為混合型達77.3%。見表1。
2.2 尤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在所有感染的構成比中,支原體感染的病例數最多,同時支原體與EB病毒的復合感染也占較大的比例。
2.3 從難治性過敏性紫癜的不同臨床表型來看,各種感染發生率達到70%以上,其中紫癜性腎炎的感染率達93.3%。見表2。
2.4 綜合不同類型紫癜患兒的各種病原體感染的分析(表1),腹型紫癜患兒三種病原體感染的發生率在過敏性紫癜臨床類型中是最高的,其EB病毒感染高達28例(41.79%),肺炎支原體的感染率達37.31%(25例)。而鏈球菌感染發生率為20.9%。
2.5 在各型過敏性紫癜的感染病原體中,三種常見病原體的感染頻率排序依次為肺炎支原體、EB病毒、溶血性鏈球菌。
過敏性紫癜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自身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又稱亨-舒綜合征,是一種以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血管炎綜合征。從傳統上將過敏因素是其發病的機制,但隨著對該疾病認識上的不斷加深及檢驗技術的發展,對感染因素在過敏性紫癜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我們通過對180例過敏性紫癜患兒相關病原學的檢查發現,感染因素與過敏性紫癜的臨床表現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
在過敏性紫癜的臨床類型中,腹型紫癜的感染率最高,其發病原因可能為消化系統作為機體最大的器官,承載著機體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重要作用,其血管豐富,血流量大再加上兒童期消化系統的特殊性,在感染及免疫損傷的發生中,極易被累及。

表1 不同類型過敏性紫癜與感染的關系(n)

表2 難治性過敏性紫癜與感染的關系
在我們所收治的180患兒中,對于出現反復發生臨床紫癜、頑固性腹痛及紫癜性腎炎的患兒歸納為難治性過敏性紫癜,其感染率達80%(見表2),其中紫癜性腎炎的感染率達93.3%。這可能與腎臟的組織結構和功能有關,兩側腎臟的巨大面積擔負了極其重要的濾過功能,腎小管有排泄、重吸收等的重要作用。各種入侵的的病原體、代謝產物及相關免疫復合物,隨血流流經腎臟,可沉積于腎小球濾過膜,造成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發病機制復雜,尚未明晰.目前國內研究表明HSP急性期存在明顯體液免疫上調、細胞免疫的免疫失衡[2]。感染是過敏性紫癜發病的促發因素,這些感染的病原體可能以各自不同的感染方式激發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它可能通過輔助性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活性增強,產生大量lgA免疫復合物,沉積于全身小血管壁,從而通過激活補體和激發炎癥細胞活性導致相應組織、器官的炎性損傷[3-4]。
總之,本研究結果提示感染在過敏性紫癜發病機制中占極為重要的地位,我們發現各種病原體感染在過敏性紫癜的感染率依次為支原體、EB病毒、鏈球菌,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但其確切的發病機制還有待作進一步探討。而對于難治性過敏性紫癜的患兒及時找出和清除各種感染原至關重要;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對過敏性紫癜的患兒,一定要進行檢查相關病原體并給予相應的治療,徹底清除感染。同時結合抗過敏、抗高凝,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的治療,才能避免病情發展。
[1] 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82-184.
[2] 韓斗星,傅睿;兒童過敏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學,2008,9(8):129-130.
[3] Allen A C,Willis F RtBeattie T J,et a1.Abnormal IgA Glyeo—sylation in Henoeh-Sch6nlein Purpura Restricted to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ephrit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8,13(4):930-934.
[4] Novak J,Vu H L,Novak L,et a1.Interactions of Human Me—sangial Cells with IgA and IgA-containing Immune Complexes[J].Kidney Int,2002,62(z):46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