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吉州
山坑鄉和爛泥鄉都在遠離縣城的齊龍山旯旮里。兩個鄉緊相連,山坑鄉在齊龍山脈東麓,爛泥鄉在齊龍山脈西側,中間只隔著一條齊龍河。兩個鄉都盛產茶葉。大山里空氣、水質、土壤都沒有污染,四季輕霧飄移,把茶葉洗得一塵不染。一葉綠茶,一片翡翠,取名“齊龍云霧茶”。齊龍云霧茶泡出的茶,特別甘濃清淳,茶香四溢,生津解渴,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馳名四海,遠銷上海、廣州、香港大城市,還出口東南亞各地。
兩個鄉都產珍貴名茶,而兩個鄉都很窮,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都是全省貧困鄉。究其原因,窮就窮在沒有公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叫得山響,就是沒有行動。原因是資金短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說兩個鄉都沒有路也不盡然,兩個鄉也有一條泥沙鋪就的機耕道。機耕道是進來不了大卡車的,只有手扶拖拉機和農用機械在機耕道上顛簸,于是山里的竹木資源不僅運不出,就是每年的茶葉也靠背馱肩挑了。因齊龍云霧茶好,曾有些想得到齊龍云霧茶的人,明知機耕道不宜行小轎車,此時也顧不得那么多了,一些小轎車司機就不畏險途,開上了機耕道,真有“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勇氣。小轎車沒走出多遠就陷入泥坑,前進不得,后退不能,動彈不得,非要靠人扛車拉才救出來。于是再也沒有小車敢貿然進山了。
縣扶貧辦公室同志,從“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中得到啟發,給兩個鄉撥出專款將機耕道改修為柏油公路,每個鄉各100萬元,一桿子插到底,不足部分由各鄉自籌解決。
這一舉措得到了民眾的贊揚,都說:這次扶貧扶到了節骨眼上。可是山坑鄉的李鄉長找到王縣長說,200萬元同時要修好兩個鄉的柏油公路有困難,鄉里也無能力自籌資金,他愿意將撥給他們鄉的100萬元借給爛泥鄉,這樣爛泥鄉有200萬元就可修好柏油公路。修一條,算一條,免得兩個鄉因資金不足半途而廢。
王縣長聽了不解地看了他一會兒,說,你這種克己讓人的風格值得提倡,可是你把100萬元借給爛泥鄉,我們再不會給你鄉撥專款修柏油公路。反正兩個鄉200萬。李鄉長說,他們鄉不會要求縣里撥款了,修柏油公路的資金明年我們鄉自籌解決。
李鄉長把100萬元到手的修路資金,借給了爛泥鄉的事,在鄉里掀起了軒然大波。他這不是和“要想富先修路”對著干?不知李鄉長葫蘆里裝的什么藥。全鄉民眾吃夠了沒有公路的苦頭,把修致富路的錢給了爛泥鄉,他從中不知得了多少好處費。民眾自發地聚在一起,振臂高呼:“我們不要這個吃里爬外的鄉長。”個個義憤填膺,口誅筆伐,萬炮齊轟。
李鄉長走向人群中激昂地說:“鄉民們的情緒我能理解,不管怎么說,也得讓我當完這一年,現在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呢。我的心也是肉長的,難道我會把鄉親們帶進貧困的深淵?一年內我李某不能讓鄉親們脫貧致富,你們不轟我下臺我也會辭職的。”
爛泥鄉有了足夠的資金,全鄉動員修路,不到半年,一條平坦的柏油公路從山里延伸到山外,全長15公里,而山坑鄉還是那條坑坑洼洼的泥水機耕道。
采摘春茶的季節到了,爛泥鄉的柏油公路上除了裝運茶葉的大卡車,特別威風的是各類小轎車魚貫而入,有縣里的、市里的、也有省里的,還有外省的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而山坑鄉還是那條坎坷的機耕道,大車進不得,轎車不敢進。山坑鄉的茶葉沒車裝,鄉民只有用背馱肩挑。一邊是汽車拉,一邊是用肩挑,成了兩道截然不同的風景。
不知李鄉長用了什么法術,動員了全鄉民眾齊上陣,他們有的用肩挑,有的用獨輪車裝,排成了一條長龍陣,獨輪車上扎上紅旗,鑼鼓開路,山歌助威,浩浩蕩蕩,如同解放戰爭時民眾的“支前”隊伍一樣紅火。
山坑鄉民眾,一干就是半個月,這樣的持久戰太苦了。看到爛泥鄉的民眾跟著車子進進出出,好不威風,有些民眾就泄氣不干了。可是一看到李鄉長腳都扭傷了,肩頭磨疤了,還一直打頭陣挑茶葉,也不好說什么,大家又硬著頭皮繼續潑灑汗水。
年終結算,奇跡出現了:山坑鄉產茶葉8萬余公斤,銷售8萬余公斤;爛泥鄉產茶葉也8萬余公斤,只銷售了6萬公斤。山坑鄉多銷售了2萬余公斤,民眾年人均收入由上年1100元猛增到3000元,一年摘掉了貧困帽子;爛泥鄉少銷售2萬余公斤,民眾年人均收入由上年的1180元下降到900元,從貧困鄉變成了特困鄉。
縣里召開三級干部會,要山坑鄉的李鄉長作脫貧致富的經驗介紹。李鄉長在一片掌聲中走上主席臺動情地說:“鄉親們,我憋在肚里的話,今天要一吐為快了。民眾叫小轎車是‘官車。因為我們鄉沒有修好柏油公路,‘官車進不來,我們鄉所產的8萬余公斤茶葉全部賣了,而爛泥鄉的柏油公路上‘官車進進出出,只賣6萬公斤,還有2萬公斤茶葉到哪里去了?無須我挑明吧!我們鄉不修柏油公路,就是要把官車堵在我們鄉外,這就是我把100萬元修路資金讓給爛泥鄉的原因。”大家聽了恍然大悟。李鄉長又說:“我的經驗就是:‘要想富不修路。”
臺下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李鄉長擺了擺手,等大家靜下來了又說:“我說要想富不修路是另一種意思,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當時鄉民們不理解,當然會轟我下臺。路還是要修的,明年我們鄉就要修一條致富路,資金我們自己已經自籌解決了,那就是比爛泥鄉多銷售2萬公斤茶葉的錢。修好了公路一定要堵住送、要、拿的歪風。”李鄉長高呼一句:“要想富必修路!”
全場再次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責編: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