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2009年1月7日,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303廠發生爆炸。如今看來,爆炸并未對周邊的環境產生直接影響。但一個背景必須引起我們注意,目前中國至少有2000家化工企業處在居民區包圍中或者城市飲用水源的上游。一個常規性的化工事故稍處理不慎,就會被放大成對一個城市公共安全的威脅。
“砰”的一聲巨響,正在廚房做飯的王帥被震得差點摔倒。他看了看時間,1月7日17時25分。“出事了!”他趕緊跑到樓頂看個究竟。在他家的西北角約1.5公里處,火光沖天,一朵黑色的蘑菇云騰騰升起,從蘑菇狀慢慢散開成一大條黑帶,再逐漸彌漫成一大片黑煙。
爆炸發生在與他們為鄰的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簡稱蘭化)303廠。廠區一個裝有輕烴的儲罐爆炸,并在瞬間引燃了周圍另4個儲罐。5分鐘后,警笛大作,消防車、救護車呼嘯而來。王帥專心地用手機拍爆炸的視頻,約40分鐘后,傳來了第二聲巨響,緊接著是第三聲。
爆炸導致了6人死亡,22人受傷。17公里以外都有明顯震感。不過根據隨后甘肅省環保廳監測數據顯示,現場沒有有毒氣體排出,爆炸未對蘭州市的地表水造成任何污染,未引發流域水體污染次生事故。
占地27.84平方公里的蘭州石化,總資產34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620億元,每年貢獻的稅收占到了甘肅全省的10%以上。這樣一個“巨無霸”的石化企業,歷史上大小事故不斷,幸運的是從未超標污染過黃河,歷次事故在環境問題上均有驚無險。
但與其為鄰的人們,卻時刻有種“坐在原子彈上”的感覺。
當天,王帥下意識地拍下了環繞在他家周圍的近百個大罐子。爆炸的那個屬于303廠,即蘭州石化橡膠廠。往西是蘭州鋁廠(現已停產),西南是蘭化化肥廠,接著是蘭化的大苯胺罐區群和14個大乙烯罐。往南是燃料罐和“毒品庫”,村民不知道那里面裝著什么,傳說是氫化鈉。東邊則是蘭州市自來水公司,那里供給著蘭州317萬市民的生活用水。他的頭頂還有多條高壓輸電線路,各種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管線和輸水管道。這些管線密密匝匝的,讓這里看上去像一個外星的城市。
這里是蘭州市西固區桃源村。這里1100人居住在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的300米走廊中間,他們稱這里是蘭州石化的“廠中村”。
“共和國長子”
“廠中村”和蘭州石化的界限,僅僅是一堵約3米高的土墻,上面還有一道約1米高的鐵絲網。
這個模糊的界限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末。彼時,這堵墻從桃源村六社的孔家穿過,將孔家大院分成兩半。大的一塊被征用,留下一個小角落,供孔家居住。
桃源村六社原名“牟家堡”。據當地老人介紹,牟家是明清時期從天津遷過來的大戶,至今仍保留著清代的一些小土房。
1953年,新中國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中,有16個布局在甘肅。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李富春,偕同蘇聯專家來到蘭州,確定將蘭化建在蘭州市西固區。在蘭州市西固區一地,當時就規劃了蘭州煉油廠、蘭州石油機器廠、煉油化工設備廠等6個“一五”重點建設項目及其配套工程。
孔家大院的地幾乎是無償地被計劃給了蘭州橡膠廠?!爱敃r也沒有什么補償,給了點兒木料,讓我們自己再蓋房子?!?/p>
彼時,新中國成立不久。村民們為這個被稱作“共和國長子”的蘭州石化能夠在此落戶而“深感驕傲”。
蘭州隨即成為新中國第一座石油化工工業城。在這里隨后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桶“爭氣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潤滑油和重質燃料油。徹底打破了前蘇聯專家“用中國的原油絕不可能生產出特種潤滑油”的斷言,結束了中國用洋油的時代。
這樣的歷史,在今天仍被當地人津津樂道。
離不開的鄰居
蘭州石化來做鄰居之后,孔家院子里僅剩的兩棵蘋果樹結出的蘋果越來越小,后來就干脆不結了。
在多位老村民的記憶中,蘭州石化自建成至今始終事故不斷,“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對于一些小的爆炸,村民們已經習以為常。
上世紀80年代一次事故之后,下了場酸雨,一夜之間當地所有的蔬菜全黃了,而王帥家一個魚池里所有的魚,也全部翻了魚肚。
村民們開始意識到,蘭州石化在給他們帶來驕傲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他們逐漸試著要求補償。80年代末期,村民們開始向區政府反映情況。1989年,當地村民一夜轉成“藍印戶口”,從此擺脫農民身份。彼時的“藍印戶口”,政府公開價是7000元一個,當地人算是沾了便宜。
但當年包產到戶分到的土地卻自此撂荒了。這些零星的土地散落于廠區周圍,看上去都是肥沃的黑土,但往下一挖,全是貧瘠的黃土,上面的一層黑色,是多年累積的煤灰。在這里種的菜,逐漸賣不出好價錢,到最后除了他們自己敢吃,別人一聽是西固區的菜,都不敢買。
務農的人越來越少。上世紀90年代初,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蘭州石化開始有意識地吸收當地勞動力入廠。當時“廠中村”共有居民500余人,蘭化至少給每戶人家解決了一個人的工作?!白源嗣考颐繎舳寂c蘭州石化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
進入蘭州石化工作的人,如今每月能拿到2000~5000元不等的薪水,從而成為家里的經濟支柱。圍繞著這個有3.7萬人的“巨無霸”企業,“廠中村”的人們“靠山吃山”。廠區周邊的小飯館,多是村民開的,一到吃飯的時候就人滿為患。附近的廢品收購是個好生意,爆炸之后的這幾天,有人因為撿被炸飛的鐵皮,就小賺了一筆。
這些年與化工廠相伴的村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成為了半個化學家。他們知道哪個罐子最危險,“氫化鈉是劇毒,聞到就會死”;他們會辨別各種氣味,苦杏仁的是硝基苯,臭雞蛋的是含硫物,甜的是芳香烴,他們還懂得從火炬塔來判斷廠里的生產情況?;鹁嫠缌?說明停產了,火炬塔冒黑煙,說明加大了生產了……
而讓當地居民最驚悸的是,只要一出事故,就需要對那些錯綜復雜的管道進行“吹掃”。
吹掃意味著將會產生很多化學廢料,對周邊的環境造成直接污染。
管道會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即使只相隔兩米,兩個人說話都聽不清。這樣的“吹掃”甚至有可能持續近一個星期。王帥稱,一到“吹掃”,他就需要服用神經類藥物,才能勉強維持睡眠。
此外,2006年,蘭州石化在夜間檢查管道設備時并未及時通知當地村民,導致有村民夜間出行被伽馬射線誤傷。為此,蘭州石化還給過該村民24000元的補償。
在1月7日的這次爆炸中,巨大的沖擊波掃過廠中村后,即使是當地最為高檔的小區,也沒有一塊玻璃是完整的。不僅如此,連鋁合金的門框都變了形,水泥墻上裂開了好幾條縫,天花板上直接震出了大窟窿。一些房子直接成為危房,還有居民被震落的玻璃砸傷。
當地政府官員出面安撫居民,保證以后永遠都不會再出這樣的事故了?!暗@樣的話我們聽了幾十年了,當下一次發生的時候,我都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他?!敝車用駛兌颊f。
與險為鄰
最初,搬遷并不是居民們主動提出的要求。在2005年吉林石化苯胺爆炸事故發生之后,當時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對107個石化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排查,在一項涉及蘭州石化的項目中特別提到,要求對周圍20余戶居民進行搬遷。
而搬遷最終沒有實現。當地的居民稱,“我們從明清時代開始就住在這里,怎么能說我們是違章建筑,而且不給補償地就讓我們搬遷。我們在這里的時候,蘭州石化還沒有呢!”
如今,居民希望借助這一次爆炸的巨大威力,徹底把搬遷問題也解決了。但如何安置居民,也許尚不是政府當下最關注的事情。讓政府最焦慮的是爆炸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直接的污染。
一個無法回避的前車之鑒是2005年吉林石化苯胺爆炸,造成了松花江污染。此事件直接導致時任國家環??偩志珠L解振華的引咎辭職。蘭州石化位于黃河岸邊,所處環境與吉林石化相似,并且同樣擁有7萬噸的苯胺生產裝置。若對黃河有污染,影響的將是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
爆炸發生后,甘肅省環保廳派了兩輛應急監測車趕赴現場,對空氣和消防水的流量進行監測。測數據顯示,現場無有毒氣體排出,未引發流域水體污染次生事故。
當天晚上8點20分,蘭州市政府發了一百萬條短信告知市民此次事故未造成環境污染,以免發生大規模的恐慌。在2006年蘭州石化發生爆炸事故之后,該市居民曾因害怕水源遭到污染,瘋狂儲水。
整個蘭州市的生活飲用水的水源就在西固區的桃源村。蘭州市自來水公司始建于1955年,當時鋪設了兩條輸水自流溝。它們都從蘭州石化的“廠中村”經過,后來蘭州市政府還在此立碑,“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
這成了此后埋在蘭州人心中的一個不定時的炸彈。但凡西固城有個風吹草動,整個蘭州城的市民都是神經緊張。
在城市上游建設化工廠的例子在中國為數不少。比如重慶的長陵化工,1998年曾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劇毒氯化鋇泄漏到長江。2004年4月重慶江北區的重慶天原化工廠氯氣罐大爆炸并未被有效阻止,氯氣飄散導致了當地15萬市民緊急大轉移。
解決這些重工業企業的長期污染問題,唯一的辦法只有搬遷。但要搬遷類似于蘭化這樣的龐然大物,所需資金必然是個天文數字。
目前中國至少有2000家化工企業處在居民區包圍中或者城市飲用水源的上游。一個常規性的化工事故稍處理不慎,就會放大為對一個城市安全的威脅。
而對于蘭州而言,當地政府尚無“壯士斷腕”的勇氣。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張明泉教授稱,在10年前環保專家就提出過將蘭化等企業整體搬遷的方案,“但大型企業的搬遷牽一發而動全身,非常困難,目前這個方案依然擱淺?!?/p>
“廠中村”的村民們并不關心這種布局是不是合理。一方面他們仍然以與“共和國長子”為鄰而驕傲,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也是一種奉獻。在當下,生命安全遇到威脅的時候,他們不奢望蘭州石化能夠搬走,“他們不走,我們走,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