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上午,孫家棟,這位見證了中國衛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發射的航天人,在他81歲高齡之際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主席臺上,接受胡錦濤總書記親手頒發的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證書。
在同行的眼里,孫家棟舉重若輕、敢于決斷、善于協調的能力十分令人敬佩。他能容納各種意見,為人、做事謙虛、誠懇,被公認為是中國的“衛星之父”。而孫家棟卻把自己最初闖入航天之門,歸因于“命運的機緣”。
1951年9月,孫家棟等被派往前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貒?他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事導彈研制工作。學了7年飛機,搞了9年導彈,1967年,孫家棟的命運卻來了個“急轉彎”——由錢學森親自點將,38歲的他被任命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從此,他走上了衛星總體設計之路。
航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每項工程都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應用等幾大系統構成,每個系統都設有“總師”,而孫家棟則被同行尊稱為“總總師”。他說,“在航天工作中,質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個極細微的問題也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結果?!?/p>
年逾古稀的孫家棟至今仍未停止在航天之路上探索。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已是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親自擔任總設計師。不知經過多少個晝夜,攻克了多少個難關,讓孫家棟和他帶領的團隊付出全部心血的“嫦娥一號”衛星終于研制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衛星飛向38萬公里外的月球。當成功的消息傳到指揮控制室,大家歡呼跳躍之時,孫家棟,這位為中國航天事業奮斗了一生的科學家悄悄背過身子,流下了眼淚。
平和卻帶著軍人硬朗氣質的孫家棟腰桿筆直,精神矍鑠,獲獎之后,他誠懇地說:“心情非常不平靜。首先,這是國家對我們航天業的一個激勵,是對幾十年來取得這樣成就給予的肯定。第二,這樣大的工程取得這樣的成就,肯定是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大力支持所取得的,當然也是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我想借此機會向我過去的導師、老師們對我的支持、對我的教育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孫家棟現任北斗衛星導航工程、風云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繼續活躍在我國航天技術的前沿領域。同時,他也在航天工程的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
(資料整理/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