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孤獨六講》
蔣勛
廣西師大學出版社
定價:29元
大師蔣勛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從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面向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
《夢回北京:現代作家筆下的北京(1919-1949)》
姜德明
三聯書店
定價:24.8元
本集計收66位現代作家、學人關于北京的散文和隨筆,從中“看到這個舉世聞名的古城的命運和歷史的足跡”。
《文化的江山(上下冊)》
劉剛李冬君
山西人民出版社
定價:58元
歷史上的中國,一個是王朝中國,一個是文化中國,后者一直在發展、從未衰落過。
《當美國倒下》
[美]麥克爾·J·龐茲內
中信出版社
定價:29元
當美國不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時,世界將呈現出怎樣的新形勢?本書富有先見地描繪了后美國時代的國際經濟版圖。
《世界是不確定的:全球化時代的地緣政治》
[法]羅朗·柯恩-達努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定價:25元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世界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和歐洲繼續維持全球領導地位,取決于西方民主國家能否成功地與新興的不發達國家尋求共同利益。
觀看者奮斗,煽動者隱居
康慨
約翰·伯格1985年的詩文集《白鳥》,到美國成了《觀感》,再成為今日中國《講故事的人》——亦無不可。他長居阿爾卑斯山區的法國農莊,常聽本村七旬牛倌坐山論道——“他記得每個婚禮在哪年哪月舉行,每個婚禮他都有個故事可講。”老伯格于是感悟:“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史家。”不同的是,牛信用嘴,他用筆,寫作是一種“賦予經驗以意義的奮斗”。
他為此奮斗終生。1926年,約翰·伯格生于英國,二戰從軍,戰后學畫,不曾受教于正規大學,卻以天分和文筆,在藝術批評領域異軍突起,尤以1972年的電視解說詞《觀看之道》最為著名。我至今記得當年拜讀此書,至歐洲裸女畫史一章時所感受到的震撼:男性觀看女性,女性也以男性的視角自我觀看,把自己變成觀看的對象,一種特殊的景觀。當他宣稱這種關系不獨存在于畫作和男性觀眾之間,也決定著我們社會中大多數的男女關系,乃至女性與自我的內在關系時,半邊天便沸騰了——女權主義者們找到了向男權社會發起決戰的陣地突破口。
關于“煽動”,中外各有不同的法律認定標準。我不知道伯格的女性景觀說是否構成煽動,但它確實被女性解放運動所征引,轟轟烈烈,名動一時。至于伯格本人,不僅歷來關注工農,其藝術批評的思想脈絡,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著偉大革命導師開辟的道路揮戈向前。毫無疑問,被觀看的女性也是被剝削者,不自知而主動迎合觀看的女性則是異化的人。所以,伯格被稱為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毫不令人感到意外。盡管他探究的是觀看,并且無意在政治方向上繼續開掘。
《講故事的人》所收40余篇詩文,人多也講觀看之道。其中一篇《戈雅:穿衣服和不穿衣服的瑪哈》,再度回到對女性身體的觀看。伯格以一雙慧眼,對比畫中模特乳房的形狀——裸露的乳房和緊裹在胸衣中、被支撐的雙乳在狀態上完全一樣(多么不合格理的失真)——出人意料地指出,沒有裸體的瑪哈存在,是畫家以自己的想象,脫去了模特的衣衫。
為什么?伯格認為——再一次囊括了全體——“男人總是用他們的眼睛脫掉女人的衣服”。這理由實在淺顯得近于粗俗,所以他馬上深入畫家內心。“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他寫道,“戈雅畫這幅裸體瑪哈,是由于他被自己想象她裸體這一事實所折磨,”而這正是此畫如此虛假的原因所在,“他作此畫是為了驅魔……他不是在畫一個裸體。他是在畫一個穿著衣服的女人體內的裸體幽靈。”
我喜歡他的論斷。事實上,伯格觀看瑪哈已經有些年頭,并不斷積聚經驗,為意義而奮斗。在另一本同期出版的中文版隨筆集《約定》中,他說自己“始終難以忘懷”這兩幅畫,“裸體的瑪哈的白色皮膚,如同她的服裝一樣也是一個覆蓋物。她……仍然是隱秘的、不可見的。”
隨著照相術的發明,尤其是進入網絡時代后,裸女圖片、甚至女明星的私密照片唾手可得,男觀眾們幾乎不必再在腦中做穿衣脫衣的游戲。我很想知道,在深居簡出的農房里,83歲的伯格先生對此會有怎樣的見解——男性的想象力將從此退化?人類將因此沉淪?女性解放更加遙遙無期?換句話說,我們的觀看之道已經大大政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