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維博 劉長欣

兩會期間,新疆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熱點:“7·5”事件后,新疆的發展與穩定局勢如何?后危機時代,新疆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應對網絡對穩定的挑戰及找回疆內年輕人的失落感?3月9日上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獨家專訪。
穩定與發展相互依存
中國新聞周刊:今年1月份,你在和田地區調研時提出,要推進民生建設,保證新疆的長治久安,發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你怎么樣理解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系。你如何處理好這三方面的關系?
努爾·白克力:在新疆,分裂反分裂之間的斗爭由來已久,凡是團結穩定的時候,經濟就發展得快,老百姓就得到更多的實惠·凡是分裂破壞活動集中時期,經濟發展就慢,老百姓生產生活就遭殃。“7·5”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事件發生以后,烏魯木齊大巴扎(著名旅游景點)因為游客銳減,商戶生意一落千丈,直接影響到他們收入和生活。政府雖然減免了稅費、并給予相應補助,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事后,一位維族商戶見到我很感慨,“說我們(維族)還是離不開漢族”。“一定會要像愛惜自己眼睛一樣維護團結”。
做好新疆的工作,關鍵還是要處理好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就新疆來講,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基礎,或者說是前提。一方面解決新疆問題要靠加快發展,另一方面穩定是基礎,如果穩定做不好,即使有發展,取得一定成果,最終也會喪失。同樣,沒有發展,沒有老百姓生活的改善,穩定的基礎也難以做好。這幾個是相輔相成的。
新疆維吾爾族有個諺語:經過寒冬的百靈鳥,最知道春天的溫暖。正因為這幾年反分裂斗爭的考驗,人民群眾才得出只有穩定才有發展的道理。
消除“7·5”影響需漫長過程
中國新聞周刊:新疆在消除“7·5”事件影響方面有哪些舉措?
努爾·白克力:這種影響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疆旅游資源很豐富,但開發上還是相對滯后,特別是硬件設施建設還跟不上。我希望和內地的一些旅游大省合作開發,同時到內地進行旅游宣傳和促銷,使更多游客到新疆來。去年我特意出席了新疆旅游工作會議,我有一個想法,讓游客了解新疆、宣傳新疆,這是一條重塑新疆形象的好辦法。同時,旅游開發帶動第三產業對就業也能起到非常大的拉動作用。目前內地一些高校,包括旅游方面的研究機構正在幫新疆制定總體旅游規劃。很快就能拿出一批有特色的、效益高的項目與內地合作。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今年新疆經濟工作會議上還提了幾個關鍵詞,例如優勢資源轉換、交通大項目、外省合作提振旅游業和向西開放等,它們在新疆今后經濟發展格局中起什么樣的作用?
努爾·白克力:新疆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2007年油氣當量已經是全國第一,達到5000多萬噸。去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原油產量是計劃性減產,但不妨礙今后新疆石化的大發展。2007年我們曾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了一個公益性資源普查協議,要用8年時間給全國一個驚喜。
去年,同時竣工的鐵路有14條,目前在建的鐵路還有十幾條。蘭新第二條雙線也在建設,投資了400多億,是按高鐵標準設計的。修好后,烏魯木齊到北京的時間將縮短到11個小時,一下子拉近了新疆與內地的距離。
“兩免一補”率先在南疆試點
中國新聞周刊:外省對新疆的對口支援主要在哪些領域?成效如何?
努爾·白克力:目前對口支援新疆已搞了10年。10年中,據不完全統計,內地15個省份直接投資的資金、支援的物資折成人民幣也將近40個億了。很多公共服務設施,比如學校、醫院、圖書館、文化室……都是內地援建的。
除資金以外,更主要的是干部援疆。目前新疆有5個縣的書記直接由援疆干部擔任,還有大量的老師、醫生、科研人員等智力援疆。以前和田地區沒有好的老師,很多家長都想辦法把孩子送到新疆其他地區甚至到內地去上學。孩子一走,家長也大多不安心。現在北京市每年派出50位老師支援和田地區,師資隊伍馬上得到強化,再改善一下辦學條件,這樣就穩住了一大批當地群眾和漢族干部。
中國新聞周刊:有一種觀點,新疆問題很多時候表現為南北發展的不均衡,而這些年內地省份的對口支援大多流向了北疆漢族聚居地,你怎么看?
努爾·白克力:這并不符合事實。南疆由于一些歷史自然的原因,老百姓生活確實比較貧困,發展也比較滯后。但這幾年,援疆的資金也好,投入也罷,基本上都是援助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目前,對口援疆的15個省市,有9個在南疆。而且上海、山東、北京,天津等經濟實力強的基本都在南疆。2007年國務院下達32號文件,專門有一段講南北疆如何實現區域均衡發展。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就是率先在南疆試行的。下一步國家出臺支持新疆跨越式發展、實現長治久安政策措施,南疆也是重中之重。
期待新疆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新聞周刊: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你對即將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有何期待?
努爾·白克力:新疆的情況比較特殊。暫時的輸血是必要的,但新疆的發展還要靠強化自身造血功能來持續。如果說有什么期待的話,我希望在一些產業政策方面能給予更大的支持。比如適當降低某些項目的準入門檻,過去一些由國家層面來控制、來審批的項目,能不能下發到新疆審批。
第二個希望在民生改善方面有更大的力度。要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必須通過改善民生來凝聚人心。在教育、衛生、包括社會保障等方面,希望中央的支持力度能更大。
中國新聞周刊:新疆工作座談會與西部新十年大開發政策上有沒有銜接?
努爾·白克力:政府工作報告上專門提出,要加快促進西藏、新疆經濟政策的制定、落實,目前這個政策正在制定過程中。而且肯定要與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與西部大開發下一階段相關政策相銜接。這樣形成一種合力,多管齊下。這里有針對西部的共同政策,也有針對新疆的特殊政策。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發言中提出,“從中央到地方將進一步加大對新疆的扶持力度。這就像做一頓飯,各部委、兄弟省區市把鍋碗瓢盆、柴米油鹽準備好,新疆來做飯”,你認為怎么樣把這頓飯做好?
努爾·白克力:座談會對新疆來講肯定是一個機遇,但機遇總是鐘情于有準備的頭腦,外部有支援,還需內應外合。不能讓別人把飯做好了喂到你嘴里。首先要積極,第二個就是強化責任意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努力實現新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要為相應的政策做好思想準備、組織準備。
網絡成為反恐新陣地
中國新聞周刊:你一直堅持以高壓態勢嚴打“三股勢力”,依法從重從快懲處暴力恐怖分子,截至目前,新疆懲處暴力恐怖分子工作取得哪些成果?“7·5”之后,三股勢力有沒有新的動向?
努爾·白克力:截至目前,“7·5”事件的偵辦、起訴、審判工作正在依法有序地進行。到目前為止已經審理和審判了97案198人。當然,從“7·5”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從“7·5”事件這些喪心病狂的歹徒采用這種令人發指的手段,對無辜群眾大打出手的暴行來看,最終的審判絕對不止這個數。
“7·5”之后三股勢力的花樣也在翻新。“扎針風波”就是一個例子,他們目的主要是制造社會恐慌,挑撥和平關系,引起民族仇恨。此類事件下一步要全力防范。另外隨著疆內互聯網的逐步開放。網上斗爭會有新的開始、新的變化。目前針對網絡我們已做了多套預案。提高應對能力。
中國新聞周刊:“7·5”之后,新疆如何開展在大學生中的宣傳教育工作?
努爾·白克力:應該相信大部分大學生是愛國的,都希望社會穩定。社會不穩定,經濟不發展,大學生找工作都找不著,于社會于個人都不利,大學生都很明白這個道理。關鍵是要根據社會形勢,引導大學生增強辨別能力。對孩子關心的同時,讓孩子學會理性思考,教會孩子怎么去做人。社會、家長都有責任,但學校首當其沖。
中國新聞周刊:這些年,疆內少數民族青年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大社會矛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治區政府這些年也在不斷地尋找出路,比如針對沿海地區的對口勞務輸出,但這個舉措的另一面卻造成了疆內年輕人更強烈的失落感。如何讓少數民族青年更好地融入社會,減少他們的失落感?
努爾·白克力:當下,很多新生代農民成為剩余勞動力,他們也要生存、干活。新疆對他們的轉移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自愿,二是就近轉移,第三是有組織地轉移。關鍵是培訓,一是語言培訓,二是技能培訓。另外,要求凡是派出農民工的當地政府要派人駐廠,與廠方一同管理,對他們的生活進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