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楊



通過“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中國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服務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2003年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并提供服務,自此,中國的北斗開始頻繁出現在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
以點促面服務亞太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應用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成效顯著。北斗一號系統集衛星定位、短信報文、高精度授時三大功能于一體,不僅能解決“我在哪”的定位問題和“你在哪”的感知問題,還能高效快捷地實現“我”和“你”之間的信息傳遞。這是北斗導航系統的特有功能,也是實踐中用得最多最好、最受歡迎的創新優勢。
2008年12月30日,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知名專家、學者,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門,設備制造廠家,分理服務公司,用戶和軍隊代表200余人齊聚北京,參加了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等單位主辦的“北斗衛星導航應用五周年座談”。座談會深具代表性,稱其為“北斗系統的‘全國兩會”實不為過。會上,來自各領域的代表紛紛總結北斗衛星導航應用成果及管理經驗,深入探討北斗導航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大計。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楊寶峰主任介紹,“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通以來,中國領導人非常重視北斗衛星導航應用推廣工作。各級政府積極支持,主管部門陸續制定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和市場培育措施。”
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的16項具有戰略性、標志性和帶動性的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截至2009年,系統管理科學,運行高效,保持了連續工作穩定狀態,為用戶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應用服務平臺。據統計,累計用戶數量突破6萬,提供定位服務3.3億次,通信服務2.2億次,雙向授時服務3000萬次,系統運行可靠性優于99.98%設計指標。已成功應用于水利水電、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氣象測報、國土測繪、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領域,牽引推動了電子、通信、機械制造、地理信息等相關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早在2006年,中國政府發表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特別提到“完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系統,啟動并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發展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的自主應用技術和產品,建立規范的,與衛星導航定位相關的位置服務支撐系統、大眾化應用系列終端,擴展應用領域和市場。通過“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中國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開發,應用與服務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在2003年建成的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基礎上,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拉開序幕,緊張實施,2007年成功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M1,2009年成功發射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G2,2010年初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G1成功邀游太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功能更趨完善,不僅完全兼容試驗系統功能,而且在用戶容量,定位精度、服務區域、動態性能和抗干擾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能夠滿足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和經濟社會建設對衛星導航定位的需求。
不久前,在泰國曼谷召開的“全球衛星導航(GNSS)亞洲大洋洲區域研討會”上獲悉,中國的北斗導航建設與應用成就引起與會代表的普遍關注,中國北斗不久將開始為亞太部分地區用戶提供服務,大規模、成系統的商用服務也已為期不遠。中國代表團表示:亞洲將成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最具吸引力、挑戰力的區域。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穩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健康發展。聯合國亞太地區經濟與社會委員會宣增培司長指出,北斗導航系統在中國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北斗”所具有的定位與通信功能優勢將會為造福人類貢獻更多力量。
來自中國的導航定位應用專家王巖博士介紹說,北斗導航與多傳感器技術將在長江航運中推廣應用,開發實現長江流域航船吃水深度、航速、流速,水質信息采集,以及位置報告、預警報警,航務查詢、調度監控和應急救援等服務功能。內河航運領域的應用將和航運油氣改造、二氧化碳排放監測聯動展開,是落實中國減排承諾的又一重要舉措。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正在按計劃緊張有序開展。工程建設轉入衛星組網發射階段,預計到2012年共發射12顆工作衛星,完成服務范圍覆蓋整個亞太地區的目標。
基地引領發展
在應用廣度和深度有了極大拓展同時,北斗系統的產業化道路前景愈加明朗。2009年12月26日,總參測繪局與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共建國家衛星導航應用浦江產業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中國首個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基地。
浦江產業基地作為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增強北斗核心競爭力,服務國家衛星導航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和示范園區,將主要承擔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試點、應用管理制度創新、應用技術創新、應用技術研發與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任,北斗入冀望其能成為“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硅谷”。
基地規劃建設核心區和擴展區,主要采用“政府扶持引導,企業投資建設、重點項目入駐、市場主導發展”的方式運作,通過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引進重點產業項目,完善應用產業鏈,打造一批上規模企業,形成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的龍頭,提升科研、生產和服務水平。
“通過典型示范和輻射引導,帶動我國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的全面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的產業化進程,提升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總參測繪局局長袁樹友少將這樣解讀基地的作用。框架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北斗導航民用產業化進程向前邁出實質性重要一步。
基地位于上海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首期啟動區內,東至萬芳路,南至聯航路,西至三魯河,北至規劃界限,一期建設用地面積約53畝,總投資預算4億元人民幣,將重點建設衛星導航技術應用研究中心、應用終端生產中心、應用監控指揮中心等五個中心。上海市閔行區區長陳靖介紹,“建成后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浦江產業基地,將成為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清新優美,文化氛圍濃郁、社會秩序良好的現代化衛星導航應用工業基地,成為國內一流的高科技園區和北斗衛星應用產業發展的示范基地。”此間已有2家業內龍頭企業入住,分別是:北京中興恒和投資集團衛星應用科技股份公司、北京國智恒電力管理科技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