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最近,中國出現了菜比肉貴的奇觀。有論者指出,近年來城市化大量侵占農地,導致城市菜園的迅速流失,菜籃子危機也就由此而發。此論是否準確,當然可以討論。不過,放眼21世紀,人口增長帶來了全球農地的緊張,則是不爭之事實。要解決人類的食品供應,必須有新一輪的農業革命。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哥倫比亞大學的微觀生物學家和環境健康學家Dickson Despommier教授的縱式農業的理論,引起了舉世的關注。
所謂縱式農業,就是把農田建成城市中的摩天大廈,向天空縱向發展。此一學說起源于Dickson Despommier在哥倫比亞大學主持的研究生討論班。當時他挑戰學生,要大家利用曼哈頓區區13英畝的屋頂面積,設計出喂養當地200萬人口的農業計劃。學生們挖空心思,最后的方案,也只能用這些屋頂農地喂養2%的曼哈頓人口。
Dickson Despommier如此激發學生,并非突發奇想。據人口學家們估計,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的80%將居住在城市,總人口則要增加30億。喂養人類給地球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增加農地,會摧毀大量的森林綠地,導致大量野生動物的消失,造成水源緊張,而大量的化肥農藥的使用,則會帶來額外的環境危機。所以,人類必須在短期內完成新的農業革命。
Dickson Despommier在學生設計方案失敗后,提出了更為激進的方案:把農地建成摩天大廈!這種摩天大廈中的農業,有幾大好處。
第一,產量高,并且能全年生產。根據作物品種的不同,這種摩天大廈中的作物產量比傳統農業要高出4到6倍。有些作物產量增加更高。比如草莓,產量能夠增加30倍;第二,這種市內農場,使農業免于天災的危險,改變了靠天吃飯的農業本性。要知道,美國在1993、2007和2008年這三次大水災中,作物損失達到數十億美元之巨,水土流失的損失則更大;第三,室內的人工環境,增加了對病蟲害的控制力,減少了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再通過水循環等高科技對作物進行微觀控制,在灌溉、施肥等方面達到最優化,減少了農業對資源的侵蝕和對環境的危害;第四,這種縱式農業的中心,就像當年的世貿中心一樣,建在人口最集中的鬧市區,貼近消費者。這樣,就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和能源,也大大減少了儲存過程中的損耗;第五,縱式農業可以大大緩解農業對土地資源的壓力。
Dickson Despommier估計,這種縱式農業中的一英畝土地的開發,可使10到20英畝的傳統農地還原為野生狀態。在5英畝土地上建筑起來的30層摩天農場,其產量相當于2400英畝的傳統農場的產量。
這也難怪,Dickson Despommier的學說提出后,立即引起建筑師、科學家、乃至投資家的熱烈響應。農業摩天大廈的模型設計花樣翻新,如同未來世界的夢幻。當然,作物品種的不斷改良,又給縱式農業不斷增加了新動力。比如,矮型作物(特別是果樹)越來越普及,這就大大降低了農業摩天大廈的層高要求,也變相增加了其容量。
當然,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許多批評者指出,這種縱式農業主要用于蔬菜水果的種植,農業的主力,比如谷物,在農業摩天大廈中種植就成本太高。還有人指出,這種農業摩天大廈的造價、能源消耗本身就非常高,在成本上不合算,沒有切實的可行性。
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以歷史的眼光放眼未來。如果以這些批評者的標準衡量,當年蒸汽機發明出來時,簡直就是個笑話。最早的蒸汽機,只能在煤礦產地就地使用。因為開采出來的煤運不出去,成本等于零。以零成本的能源驅動的蒸汽機,勉強能夠收回機器的成本。只要算入煤價,蒸汽機就賠錢了。結果呢?這種笑話一樣的發明,很快通過技術的改進提高了效率,終于引起了工業革命。在當今這樣的高科技時代,縱式農業的技術潛力也許不會低于蒸汽機。更不要忘記,縱式農業在今天的農產品價格水平上賠錢,日后隨著人口增加、土地資源緊張、農產品價格飛漲,農業摩天大廈隨著技術進步而成本降低,就可能成為賺錢的大買賣。這個道理,和當今的綠色能源是一樣的。油價一高,綠色能源就有利可圖。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是:以當今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的速度,農產品的價格趨勢是什么?以現在的技術進步速度,縱式農業的成本趨勢又是什么?
所以也許嘲笑縱式農業的人并非那么明智。★
(作者為美國薩福克大學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