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健祥林
日本大學生在考試時基本上無人作弊。
我在日本軟銀金融大學執教時,參加考試的學生非常認真,根本沒有作弊這個念頭,會就是會,不會就不寫。因為他們從上幼兒園那天起,老師就告訴他們,作假和作弊會被開除人格的國籍。所以在日本的大學里,一般公開考試多,有些考試方式用不著作弊,而有些考試,學生不敢作弊,因為作弊的代價非常慘重。
考場公開作弊,不是被開除、取消考試資格,就是被送到警署,取消你的正當人資格。并且被打上“人生不實做過假”的烙印,讓你永世不得翻身。
日本的大學生考試,可以帶詞典、書本、計算器,凡是學生認為用得著的都可以帶進考場。在考試過程中,隨時可以翻書查找公式。可是考試題都出得很靈活,翻書肯定是找不著答案的,所以,詞典、書本、筆記本對應付考試基本沒有什么作用。
一位留學生到了日本,第一次考試就令他十分驚訝。老師發了試卷以后就離開考場休息去了,根本不進行監考。一個小時以后老師回來了,也不收試卷,而是把標準答案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對照標準答案自己給自己打分。同學們自報分數的時候,表情都很自然,有的報“80分”“30分”“60分”“50分”,最少的才10多分。這位留學生就想,有沒有人趁機自己給自己多報些分數呢?據他觀察,沒有。
原因有以下兩個:第一,決定學生學業成績的,不是某一次兩次考試,而是要綜合出勤和對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情況而定;第二,這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假如有學生不是如實報告自己對自己的真實評分,將被視為不誠實。而一旦被視為不誠實,該門功課的成績肯定就是不及格了。這比打分低一點要嚴重得多。而且,不誠實的學生今后找工作、走上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會受影響。學生不敢冒這種險。
日本國士館大學校長熊倉跟我講:日本人一般不敢作弊和作假,這是做人的基本原理。因為只要被發現一次,那么,你人生至今所做的一切,都可視為“具有欺騙性”,你想這代價有多慘重。就講一個例子,一位日本公司職員不買票乘車,在被車站人員抓到之后,他說只有這一個月沒買月票,但又沒有過去的舊票。結果,車站罰他整整一年的車費,孔健先生你說,誰敢再作假作弊呢?
一次作假,等于一生作假。法律和制度的規范,使得日本人即便考零分,也不去抄襲和作弊,因為算起來毀掉一生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