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唯誠
☆悲傷情緒有“功”☆
悲傷能成為一種有益于人的狀態嗎?心理學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說,悲傷的確可能隱含著某些積極的進化意義,它首先可能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茖W家發現,其他種類的靈長類動物也會顯示悲傷的情緒,當一只猿在爭斗中失去了領袖地位時,它會顯得很悲傷。假若它不那樣做,它就會繼續受到挑戰,而結果很可能要了它的命。不過韋克菲爾德相信,人類的悲傷擁有更為豐富的內涵,那就是它幫助我們審視我們的過錯,他說,“強烈的情緒低落會終止我們正常的活動,它使我們在一段時間里去審視以前未曾注意過的東西?!彼皂f克菲爾德認為,悲傷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保護措施,它阻止我們重犯先前的錯誤。
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精神病學專家保羅·基德沃爾認為,悲傷還具有把我們從長期壓抑的狀態中解救出來的功效,他說:“假若你不花時間從長期壓抑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你就會精疲力竭甚至死去?!被挛譅栠€認為,悲傷還是我們的一種交流方式,當我們悲傷時,我們是在向別人表示——我們需要幫助。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的創造性與憂郁存在關聯。我們總是不難發現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作家和音樂家的背后隱藏著抑郁的人生,這究竟是果真如此還是巧合?科學家還無法用可控制的實驗予以證明,他們只是覺得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莫杜佩·阿基諾拉和溫迪·貝里·門德斯發現,有抑郁傾向的人更善于從事創造性的工作。負面的情緒會促使他們咀嚼那些不愉快的經歷,從而下意識地激勵了他們;另外一種可能是,為了逃避未來的不快,他們時常工作得更加努力。
☆適度快樂最理想☆
今天科學家們還發現,快樂也并非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他們說,過于快樂對一個人的發展并非最為有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德迪納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在收入和教育方面,快樂指數為8的人比快樂指數為9~10的人更成功,不過后者在親密的人際關系中表現得更加出色??茖W家解釋說,這種情況可以說明那些最快樂的人更珍視親密的關系,而不是權力和成功。但從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太快樂”使他們失去了進一步改善人生的愿望。埃德迪納認為,最理想的快樂是適度的快樂,其中甚至還交織著一些低落的情緒。2005年,科學家曾用一種新研制的“情緒識別”軟件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表情進行了“情緒識別”。識別的最后結果顯示,蒙娜麗莎的主要情緒是愉快,占83%;其次有9%的厭煩、6%的擔憂、2%的生氣和不足1%的不確定情緒,至于恐懼則完全沒有。這一結果說明,畫上這位婦女的情緒是愉快的。埃德迪納認為,蒙娜麗莎的快樂是一個理想的范本,其快樂的程度恰到好處。他說,“我們要做的是提醒人們不要總是以為自己不夠快樂?!?/p>
有科學家認為,用藥物驅逐悲傷的效果就類同于剝奪了一個人反思不幸的機會,從而也等于阻隔了他去改善自己人生的通道,這種情形和“太快樂”在結果上是一樣的。
☆當悲傷襲來的時候☆
當我們面臨悲傷的時候,我們是順其自然還是到醫生那里去尋找藥物的幫助?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精神病專家肯·肯德勒指出,有些人的悲傷明顯是有害無益的,例如明顯的抑郁或因某種嚴重的疾病導致的嚴重悲傷既無任何益處,也于病情不利,所以使用抗抑郁藥物是必要的。但另一些人,情況恰恰相反,肯德勒說:“假若我們面臨失敗卻并不悲傷,我們就有可能不去反思和內省,從而失去改變現狀的機會。”他還說:“一味地滿腔熱情和興高采烈有可能使我們的行為陷入盲目?!彼?當悲傷來臨時,我們應該先想一想悲傷的緣由。韋克菲爾德說:“一段時間的觀察也許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