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 平
從小我就夢想自己是一張郵票,只要貼在信封上就可以寄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長大以后,我發現:自己花了20多年時間,真的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環游世界近180個國家的夢想。也在每一個地球村、天涯海角的城市、鄉鎮和部落里。留下了屬于我與天南地北的人群那一段段永生難忘的故事。
大家在電視節目中見到我獨自扛著攝像機深人南美洲亞馬遜河的叢林、大洋洲新幾內亞食人族的村寨、非洲撒哈拉的原始部落:我也曾在菲律賓親歷了真人釘上十字架的考驗。在南極對帝企鵝唱歌,在喜馬拉雅山與老虎擁抱;又駕著飛機到英國麥田圈、魯的納茲卡線條、復活節島、金字塔尋找古文明的秘密。
許多朋友問我: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勇氣?探險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都只能揪著人的心一路咬牙往前沖。只要稍微想到害怕疑惑的念頭,整個計劃就會馬上停滯。所以,我即使經年旅行卻從來沒有捫心自問過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回答:“我的旅行就是我的修行”。
我的母親懷胎8個月時遇到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臺風洪水。母親把我上面四個年幼的兄姊一個個拉到樓房上避災,因此傷害了身體,也造成我的延遲出生。母親難產生下我以后全身癱瘓,一直到我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也是在這樣的一個炎熱夏天的午后過世,她足足癱瘓了24年。
要問我探險的夢想是哪來的,不如說我從小就一直想代替母親的兩只眼睛看看外面那個她早已經不能再參與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單純的念頭,讓我小時候幾乎每天放學都是背起書包跑回家,因為急著想跟媽媽訴說今天在外面我所看到過和發生過的事情。
我天天說故事給媽媽聽,直到后來當了電視新聞主播和節目主持人;我也常拿起蠟筆把她所看不到的廟會、街景、花花樹樹都伏在病床邊畫給她看,后來畫出了臺灣大學至今已沿用了26年的校徽。媽媽住進臺大醫院時生命垂危,我給她表演第二天要去比賽的歌曲,后來,我獲得了臺灣五座金曲獎、四座金鐘獎。
于是就在那一年頒獎的盛會上,我有感而發地說:我的父母那一代經歷戰亂流離,盡管有才華有夢想也沒有機會去實現,今天我可以大聲說:爸爸媽媽,我幫你們把沒有實現的夢想都實現了。
原來我探險世界的夢想,是在幫我的至親實現他們因為時代環境、生活壓力或是身體原因而不能實現的夢想!原來,那一份溫柔敦厚的胸襟氣度正是實現所有人生夢想最可貴的力量。
因此,今天的我不論旅行探險、拍攝記錄,還是演說寫作、唱歌畫畫,都像是在為自己的媽媽做那樣地用心認真。由這種無私分享所建立起的夢想,讓我的探險成為一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結交一萬個朋友、體驗一萬種生活”的愉悅經歷。如此一來,旅行不累、探險不怕,因為我將有更多更有趣的故事要分享給大家,不只是為我癱瘓的母親而做。
此外,我發現我的夢想里還隱藏了另外一個可貴的力量,那或許是能夠實現自己夢想的人通常都會有的一種人格特質——把世俗或別人眼中不幸的災難,看待成應當感恩惜福的機緣。因為正是媽媽的病痛無形中訓練、激發甚至成就了我今天能和這么多朋友分享的夢想。
你也一定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更要常常提醒自己:也許眼前看似阻滯你夢想實現的障礙,正是需要你用溫柔敦厚、開闊的胸襟氣度去理解去體會的一種未來實踐理想必要的磨煉與考驗,千萬不要急功近利,短視眼前的順利或艱困。加油!生命的歷程原本就是一場華麗的探險,有夢想的人生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