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丹霞地貌成為中國的第40項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遺產熱”,各地政府在申遺上的花費可謂不遺余力。“中國丹霞”中申遺花費十幾億元,而當地2008年的財政收入才剛剛突破2億元。這引起了大家的爭論,有人支持中遺,認為速是中國的驕傲,花多少錢都值,也有人持反對觀點,堅決抵制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申遺的巨大花費到底值不值,對此,你持何種看法?
正方:值!
我說花得值。首先。我們的提名地各自的發展基礎不同,但與遺產地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花錢是為了申遺的需要;其次,投資項目考慮了以后的發展需要,利用申遺實現一步到位:第三,旅游發展中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包括遺產地內的村莊和民生問題,在申遺過程中得到解決。
——中山大學教授彭華
世界遺產被稱為“地球的名片”,是所在國家的榮譽和自豪,申遺成功后,除旅游經濟發展之外,品牌提升、美譽度提升、環境改善所帶來的其他項目投資,外圍城市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等,會得到更大的收益。所以,我認為值得。
——東方
申遺無原罪,但是一些地方,盡管遺產的文化價值被捧上天。但最終落點卻過于傾向經濟價值。如此“申遺”模式契合了“投入——產出”的經濟模式。河南龍門石窟“申遺”前年門票收入不足千萬,“申遺”成功六年后達7300萬元。
——鄧子慶
反方:不值
西方等發達國家經歷了長期的開發與準備,申遺的費用遠小于我國,卻顧及成本停止申遺;我國的現代化進程比他們遲,申遺的代價比他們大,卻不惜巨資,熱衷申遺,這種反差使人感到蹊蹺。
——林子
某些地方政府如此急功近利、不計后果,不要說能不能“申遺”成功,即使成功也會在他們完全功利化的狂躁心理驅使下,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因蒙受厚厚的銅臭而黯然失色,在無度的開發利用中遭到摧殘。
——羅敏
申請、維護一個世界遺產的成本極其高昂,也是一項風險投資。除了能從世界自然遺產基金會等機構獲得一些補助,其他資金需自籌。但很多地方一旦申遺成功,便會迫不及待地撈回成本,進行過度的商業開發,有些甚至嚴重破壞了“遺產原貌”,這樣就不值得了。
——周紅燕
我國旅游業目前的經營方式還非常落后,依然是以門票銷售收入為主,世界經驗證明這種經營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而且一“申遺”成功就漲價的做法,目前也激起人們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負債申遺恐怕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小魚兒
理性看待:
中國地緣遼闊,那么多秀美的自然景觀藏在深山老林,不為人知,實在可惜。獲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封號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融人世界的一道重要程序。對于適度的投入我們應該支持,但要把持好度,切記過猶不及。
——王平
“申遺”是應該的,但是不要熱。“申遺”當然很榮譽、很光榮,但是別忘了,首先是承諾的保護。就是向世界莊嚴地承諾,要履行這個責任跟這個義務。充分保護、適度利用。
——九月九
想要給申遺熱降降溫,還得采用利益與風險共擔的原則,對那些欠債申遺讓老百姓致貧的地方,要追究決策者的責任才行。
——唐道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