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星(浙江常山縣人民醫院,常山縣 3242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常見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因泵衰竭和心電紊亂而致心血管疾病事件不斷上升,其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了探討較好的治療CHF的方法,筆者對我院2006年3月~2008年5月CHF住院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穩心顆粒治療且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入選的82例CHF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齡5~82歲,平均年齡68.5歲。心功能按照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38例,Ⅳ級34例。基礎病因分類:風濕性心臟病12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4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8例,心肌病5例。排除標準:急性心肌梗死半月內患者;急性左心衰患者;糖尿病患者;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而導致的心力衰竭者;未控制的惡性心律失常者;住院前已系統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者;未滿規定觀察期而中斷治療者;未按規定服藥者;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者。
82例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成A組(治療組)41例(心功能Ⅱ級5例,Ⅲ級20例,Ⅳ級16例),B組(對照組)41例(心功能Ⅱ級5例,Ⅲ級18例,Ⅳ級18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療程、病程間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參照《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1],2組病例均治療原發病以及糾正CHF常規治療。根據病情選用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的基礎上,A組(治療組)加用穩心顆粒9 g(山東步長制藥廠),溫開水沖服,tid,每4周為1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能達到完全緩解或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為顯效;能達到部分緩解或心功能改善Ⅰ級,一般處于心功能Ⅱ~Ⅲ級,癥狀及體征減輕,但仍有心力衰竭癥狀繼續存在為有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級或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測定方法:用6 min步行試驗,由專人測定心功能分級,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由同一人于治療前、后測定心臟指數、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每搏輸出量(SV)、心輸出量(CO)、左室短軸縮短率(FS)。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結果比較(n)Tab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2 groups(n)
由表1可見,2組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療效更顯著(P<0.05)。
2組患者超聲心動圖療效比較見表2。
由表2可見,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各指標均有顯著改善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各指標變化情況()Tab 2 The change of index in echocardiography of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各指標變化情況()Tab 2 The change of index in echocardiography of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1),對照組除LVESD、FS外,其他方面均有顯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療組治療后在改善LVEF、SV方面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VESD/mm 50.20±10.1043.90±11.5051.80±11.1047.80±10.70 LVEDD/mm 62.03±9.7155.42±10.1962.70±10.1158.99±9.20 LVEF/%43.90±12.1057.30±11.5045.80±11.9053.20±10.40 SV/mL 48.11±11.9069.61±15.8048.60±12.1063.49±13.80 CO/L·min-1 3.69±1.204.94±1.793.70±1.124.63±1.48 FS/%24.10±4.6028.40±5.0025.70±5.0026.10±5.60
在2組治療中,共有15例合并心源性淤血性肝損害,治療組7例,對照組8例。治療中因嚴重突發心律失常或猝死者,在治療組中2例,對照組4例;病死率分別為4.90%和9.80%。2組比較,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C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對于慢性CHF的治療,已從既往單純的改善血流動力學轉向全面的交感神經控制,不僅注重改善臨床癥狀的急性治療,更注重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慢性生物治療。這些都為中醫治療慢性CHF提供了空間。
慢性CHF屬中醫“心悸”范疇,病位在心,基本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以氣虛血弱為本、瘀血內停為標。故治療應以益氣養陰為本、活血化瘀治其標。穩心顆粒由黨參、黃精、甘松、三七、琥珀等組成,主治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寧、氣短乏力、胸悶、胸痛等癥狀,還可使LVESD、LVEDD縮小,LVEF、FS、SV、CO上升。具有攻補兼施,標本同治以達到益氣、強心的作用,配合西醫常規治療,既可以減輕心衰患者的癥狀,又可以減少患者對西藥的依賴,減少其副作用。臨床試驗證實,穩心顆粒能抑制心肌細胞及細胞間的重構,改善心肌結構及功能,保護心肌細胞,提高左室收縮功能。慢性心衰患者,內皮素(ET)水平明顯升高,并與慢性CHF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穩心顆粒能抑制慢性CHF患者神經內分泌的激活,減少慢性CHF患者的血漿ET水平,減輕心肌纖維化,從而改善心功能。藥理學證實:黨參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2];黃精能提高機體抗自由基能力[3];三七具有增強機體功能,擴張血管,提高心肌細胞抗缺氧的能力,改善微循環等作用[4]。現代臨床研究表明,穩心顆粒可降低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減緩心肌纖維化,從而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舒張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
[2]許 玲,張 申,高慧展,等.炙甘草、黨參、黃芪對心氣虛患者心臟功能和血管狀況影響比較研究[J].中醫研究,1997,10(2):31.
[3]陳興榮,王成軍,李龍顯.滇黃精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2,13(9):560.
[4]李儀奎,姜名瑛.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2:130.
[5]劉愛東,王秀華.穩心顆粒對慢性心衰大鼠血液流動力學及血管緊張素Ⅱ的影響[J].中醫雜志,2007,4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