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龍(浙江富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富陽市 311404)
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導致冠心病、腎功能衰竭、主動脈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氨氯地平為第3代二氫吡啶類長效鈣拮抗藥,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1];同時研究發現[2],他汀類藥物在高血壓患者的長期治療中也有協同降壓作用。為此,我院應用氨氯地平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5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心內科住院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高血壓協會(ISH)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3],并排除心腦血管病、繼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及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等。所有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9.8±17.6)歲,病程1~10年,平均療程(5.4±3.6)年;對照組52例,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60.1±16.5)歲,病程1~11年,平均療程(5.6±3.9)年。2組病例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前所有入選患者停用抗高血壓藥2周,停藥期間嚴格規范生活方式,避免情緒激動等升高血壓的因素。對照組給予氨氯地平(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5 mg,qd;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再予阿托伐他汀片(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20 mg,qd。觀察治療前及用藥6個月后,血脂、血壓、脈壓變化并記錄不良反應。
血壓判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頒布的《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1 mmHg=133.32 Pa)以上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但未達正常,收縮壓下降30 mmHg以上;無效:未達上述水平者。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2 groups(n)
2組治療前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TC、TG水平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TC、TG水平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TC、T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比較(mmol?L-1)Tab 2 Comparison of blood fat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2 groups(mmol?L-1)
2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脈壓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脈壓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脈壓結果比較(mmHg)Tab 3 Comparison of BPand P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2 groups(mmHg)
2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少數患者開始出現頭暈及雙下肢輕微水腫癥狀,隨后自覺消退,未進行對癥治療,不影響結果。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據報道[4],2002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20.1%,尤其是老年人患病率更高,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壓本身有關的癥狀以外,長期高血壓還可成為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老年高血壓臨床表現為血壓波動大,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且靶器官并發癥多,因此藥物治療應特別注意降壓藥物的不良反應。因老年人代謝和內環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分布、代謝和排泄,故應盡可能選用降壓效果好、平穩控制血壓、不良反應小的藥物,并且從較小劑量開始服用,根據血壓情況再調整劑量。
氨氯地平是新一代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藥,選擇性抑制鈣離子跨膜進入平滑肌細胞和心肌細胞,但不影響血漿鈣濃度,對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與鈣通道的相互作用決定于它和受體位點結合和解離的漸進性速率,因此降壓作用逐漸產生,維持時間長,能較好地控制24 h血壓,而且無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能有效逆轉左心室肥厚,從而改善左心室順應性和泵功能,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氨氯地平還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氧,長期應用無耐藥性[5]。氨氯地平治療劑量對心肌收縮力及房室轉導作用極微,治療輕、中度和老年高血壓安全有效[6]。近年來,他汀類藥物廣泛應用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除調脂作用外,更具有多效性。他汀類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膽固醇合成途徑中的限速酶3-羥-3-甲基輔酶A還原酶,減少膽固醇的合成,通過對蛋白類異戊二烯化的抑制干預,發揮了多效性非脂質依賴性功能[7]。另外,他汀類藥物能結合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上的特殊部位,使促炎性細胞因子表達下降,內皮細胞黏附分子表達下降,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下降,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表達下降,巨噬細胞增殖和遷移減弱,血小板活性下降,巨噬細胞表達組織因子下降,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表達增加,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表達下降,新生內膜厚度下降等而發揮抗炎、抗凝,逆轉或延緩粥樣硬化病變的作用[8]。阿托伐他汀還可直接激活血管內皮細胞中的一氧化氮合酶,減少氧自由基產生,抑制內皮素-1的生成,逆轉動脈硬化,并使血管擴張,平均動脈壓下降,增強動脈順應性[9]。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氨氯地平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用氨氯地平治療,二者聯合應用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
[1]張雪羽,陳蘭英,張秀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用腦復康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房,2008,19(8):607.
[2]連曉芳,吳志紅,孫 琪.阿托伐他汀對血脂正常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影響的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2009,24(7):612.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47.
[4]侯偉中.氨氯地平治療老年人原發性高血壓50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3):116.
[5]尚偉華.氨氯地平治療原發性高血壓6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4):915.
[6]孫 俊.抗高血壓臨床用藥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07,18(20):1588.
[7]薛 莉,歐陽迎春,李 剛,等.氨氯地平合用阿托伐他汀鈣對高血壓頸動脈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238.
[8]謝 軍,張 穎,吳澤兵,等.阿托伐他汀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降壓作用的影響[J].安徽醫藥,2009,13(6):666.
[9]秦 寧,徐俊偉,蘇 楠,等.阿托伐他汀治療血脂正常老年高血壓臨床觀察[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9,9(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