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小峰 ,凌 亢,白先春
(1.南京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統計系,南京 210046;2.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南京 210042)
美國經濟學家托達羅(Todaro,1969)認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的決策是以最大化其“預期收入”為目標而做出的。決策依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城鄉實際工資差距;二是農村勞動力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托達羅模型的數學表達式為:
M=f(d) (f'>0,d=ωπ-r)
其中M為遷移規模,d為城鄉工資差距,ω為城市工資水平,π為農村勞動力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r為農村實際收入水平。托達羅模型的結論表明,只要在城市就業的預期收入水平高于農村水平,做出遷移的決策就是合理的。
基于托達羅模型的基本理論,筆者認為,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相對“城鄉預期收入差距”而言,“城鄉預期凈收益差距”是一個更合理的替代指標。理由是,托達羅模型假設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成本無顯著性差異,這顯然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不符。在我國,城市的收入水平大大高于農村,但同時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也遠遠超過農村水平。因此,一個理性的遷移者,不只是考慮城鄉收入的差別,而是會權衡城鄉收入和成本的差距,亦即“城鄉凈收益差距”。只有當“城鄉凈收益差距”顯著地大于零時,遷移者才會做出遷移的決策行為。另一方面,遷移者對于未來(或下一期)城鄉凈收益差距的預期水平也會影響到當前的決策行為,當預期水平高于目前(或現期)水平時,遷移者幾乎一定會做出未來(或下一期)遷移的決策,因而未來(或下一期)的鄉城遷移規模也會相應擴大,反之亦然。
基于以上的理論分析,筆者認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遷移決策是在使得其“預期凈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下做出的。由此,本文用以測算鄉城遷移規模的環比測算公式為:

其中,Mt為第t年的鄉城遷移人數,αt為環比因子,在第t年時,αt-1表示預期因子,αt表示當前實際因子,以此類推。αt由下式表示:

其中CIt為第t年城市的預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CCt為第t年城市的預期人均消費性支出水平,VIt為第t年農村的預期人均純收入水平,VCt為第t年農村的預期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水平。考慮到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在實際測算中,以上四個指標均以當年的實際水平替代。
在⑵式中,CIt-CCt表示第t年城市的預期凈收益水平,VIt-VCt表示第t年農村的預期凈收益水平,環比因子αt則表示第t年城鄉預期凈收益比值。當αt>1時,遷移者做出遷移決策;當αt≤1時,遷移者選擇不遷移。
基于上述的環比測算模型,本文選取江蘇省為考察對象,搜集實際的數據資料,對其1991~2007年間的鄉城遷移規模進行估計,并就測算結果進行檢驗。
選取2000年江蘇鄉城遷移的人數作為基準點。根據2000年江蘇人口普查資料(全部數據表)中的遷移數據顯示,2000年江蘇全省城市中的外來遷移人口總量為526.58萬人,其中戶口登記地在省內鄉、鎮和街道的遷移人數分別為14.76萬人、59.99萬人和325.59萬人,戶口登記地在外省的遷移人數合計為126.24萬人。由此推算,2000年江蘇鄉城遷移總人數約為200.99萬人,省內鄉城遷移人數約為74.75萬人。
按照公式⑴、⑵,以基準點數據代入,得到測算結果,見表1。

表1 1991~2007江蘇鄉城遷移規模測算結果 (單位:萬人)
將上文測算的江蘇鄉城遷移規模,與盧向虎、王永剛(2006)估計的中國鄉城遷移的總體規模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表2 1991~2003全國與江蘇鄉城遷移規模對照表 (單位:萬人)
表2中的數據顯示:在1991~2003的13年中,江蘇鄉城遷移規模占全國總體鄉城遷移規模的份額在早期起伏較大,而在后期表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在1996~2003的8年里,江蘇鄉城遷移規模占全國總體鄉城遷移規模的比例一直保持在 10~15%的水平(圖 1),而在 1991~1995的 5年當中,這一比例呈現出較大波動,最高時(1992年)更是達到了接近90%的水平,此種異常現象與這5年當中全國鄉城遷移規模的估計值偏小有直接的關系。
由圖1清晰可見,10~15%的比例水平是總體的變化趨勢,考慮到江蘇是我國的經濟最強省份和人口較大省份之一,這一比例水平與現實情況基本相符。

托達羅模型認為,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遷移決策是以“決策因子”最大化為目標的,這個“決策因子”就是“預期收入”。本文基于托達羅模型的基本理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決策因子”重新設定為“預期凈收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估計鄉城遷移規模的新方法,即環比測算法。隨后,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對其1991~2003的鄉城遷移規模做出了估計,并與已有的同期全國鄉城遷移總體規模的估計值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了江蘇各年的鄉城遷移人數大致為全國總數的10~15%的和現實相近的結論。從實證分析的結果看,本文提出的環比測算法的實際效果比較理想。
[1]王萍.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鄉城轉移問題研究[M].遼寧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盧向虎,王永剛.中國“鄉-城”人口遷移規模的測算與分析[J].西北人口,2006,(1).
[3]王國輝.基于農戶凈收益最大化的中國鄉城遷移行為研究 [J].人口與經濟,2008,(2).
[4]楊云彥.中國人口遷移的規模測算與強度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