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振 ,喬光華 ,蘇日娜
(1.內蒙古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呼和浩特 010036;2.內蒙古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呼和浩特 010052)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進入了嚴重衰退期,我國經濟受此影響,也進入了衰退。我國經濟何時進入本輪衰退,在2009年上半年是否已走出衰退是擺在我國經濟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經濟學上,一般將經濟周期劃分為擴張期和衰退期兩個階段。本文將首次使用中國經濟監測中心和高盛(亞洲)開發的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并運用馬爾可夫狀態轉換模型來判斷2008年本輪中國經濟衰退的拐點。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由10個指標構成,分別是:工業生產指數、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企業利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供應量(M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財政收入、海關進出口總額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于預警指數較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各項指標,它會比單純使用GDP同比增長率序列或失業率序列反映更多的經濟周期信息,從這個角度上講,使用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來判斷我國經濟周期的拐點是恰當的。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數據為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該指數由中國經濟監測中心和高盛(亞洲)開發,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局網站。數據如圖1所示。
我們對該時間序列進行了單位根檢驗,使用AIC準則,ADF檢驗的統計量為-2.6355,該統計量在10%顯著水平顯著,表明同期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在10%顯著水平下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描述性統計量如表1所示。


表1 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描述性統計
由表1可知,最近的十幾年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波動幅度較大,雖然預警指數均值接近100,但最大值與最小值差額達到73.3,標準差大于17,宏觀經濟大起大落現象比較明顯。
因為傳統上將經濟周期劃分為擴張與衰退兩種經濟運行狀態,本文使用一個兩狀態三階自回歸均值和方差馬爾可夫狀態轉換模型(模型的階數通過AIC準則確定)對中國經濟周期的所處狀態進行劃分。具體表述如下:


其中,yt表示第t期預警指數。St,表示不可觀測的狀態變量,服從兩狀態的一階馬爾可夫過程,其值取1或2,St=1表示經濟處于衰退狀態,St=2表示經濟處于擴張狀態。μst表示經濟處于St狀態時預警指數的條件均值,表示經濟處于St狀態時預警指數的條件方差。分別表示第t期經濟處于衰退狀態和擴張狀態的條件概率,狀態變量St的轉移概率矩陣P為:

另,It-1表示t-1期可獲的信息集,那么:

ξt,表示一個(2,1)矩陣,ξt=()。狀態j的條件概率可表示為:

yt的非條件密度函數:

這里,Θ表示被估計的參數,Θ可以通過極大似然估計法求得,對數似然函數如下(見Hamilton(1994)):

觀測值在t時期的過濾概率的通過以下方法求得:

薺表示元素對元素的點乘,本文使用Kim(1994)的算法計算出時間t的最優條件概率的平滑概率,見下式:

我們使用GAUSS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估計,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為極大似然法,模型參數的估計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所有參數估計值在1%的水平下均顯著,模型估計的整體效果較好。估計的模型如下:

表2 模型參數的估計結果

μ1,μ2的估計值分別為-6.5621,1.5178,表示經濟處于衰退和擴張階段時,模型1的截距分別為-6.5621,1.5178。的估計值為5.7951,14.8758,表示經濟處于衰退和擴張階段時,預警指數的無條件方差的估計值分別為5.7951,14.8758,該估計值表明,中國經濟的波動性存在非對稱性,即中國經濟處于衰退階段時的波動要小于處于擴張階段時的波動,經濟處于擴張階段時的波動大約是衰退階段波動的三倍。
概率轉移矩陣估計值為:

p11,p12估計值分別為 0.5865,0.4135,表明當經濟本月處于衰退狀態時,下月繼續維持該狀態的概率為0.5865,而轉換成擴張狀態的概率為 0.4135;p21,p22估計值分別為0.1023,0.8977,表明當經濟本月處于擴張狀態時,下月繼續維持該狀態的概率為0.8977,而轉換成衰退狀態的概率為0.1023。我國經濟處于衰退和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期分別為2.42月和 9.78月 (衰退階段平均持續期:1/(1-p11)=1/(1-0.5865)≈2.42月,擴張階段平均持續期:1/(1-p22)=1/(1-0.8977)≈9.78月),這說明我國經濟大多數時間是處于擴張階段,經濟處于擴張期的時間大約是衰退期的4倍。

圖2表示不同時期中國經濟處于衰退狀態的平滑概率,概率值越大,表明經濟處于衰退狀態的概率越大;經濟處于擴張狀態的平滑概率等于1減去衰退狀態時的概率。一般而言,平滑概率值越接近于0.5,在判斷經濟所處狀態時發生誤判的概率會越大;平滑概率值越接近于0或1,在判斷經濟所處狀態時發生誤判的概率會越小。由圖2可知,本文所估計出的平滑概率絕大部分接近于0或1,因此發生誤判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經濟處于擴張狀態和衰退狀態的定義:因為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序列為月度數據,同季度數據相比會有更大的波動性,為了得到更穩健的狀態劃分結果,只有當連續3個月以上 (即1個季度以上),經濟處于衰退狀態的概率大于等于0.5,才認定經濟在該期間處于衰退狀態,反之則為擴張狀態。
經濟周期的拐點識別:如果經濟在第月進入緊縮狀態,則第月為經濟周期的一個拐點,即經濟周期的波峰;如果第月為經濟處于衰退狀態的最后一個月,則第月為經濟周期的一個拐點,即經濟周期的波谷。
根據計算出來的經濟處于衰退狀態時的平滑概率,可對中國經濟周期的各階段做如表3的劃分。
由表3所示,1995年6月至今,我國經濟共經歷6次衰退,這6次衰退最短持續3個月,最長持續6個月。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中國經濟也經歷了一次嚴重衰退,表3表明,最近的這次衰退從2008年6月開始,2008年11月結束,歷時6個月。中國經濟的前一輪擴張期的波峰出現在2008年5月,本輪衰退期的波谷出現在2008年11月,即本輪中國經濟衰退的拐點出現在2008年11月,從2008年12月開始,中國經濟已進入新一輪擴張期。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確定的經濟周期的拐點與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的拐點并不完全重合。例如:本文所確定的最近一次經濟周期的波谷拐點出現在2008年11月,而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最近一次波谷拐點(即本輪經濟衰退中預警指數的最低值)出現在2009年2月,指數值為73.3(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預警指數的指數值分別為78.7,78.7和74.7),本文所確定的最近一次經濟周期的波谷拐點比預警指數的波谷拐點要早3個月。故可以得出這樣結論,不能單純通過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的拐點來判斷中國宏觀經濟的拐點。另外,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所確定的偏冷和過冷階段并不能等同于經濟周期的衰退階段。預警指數把經濟運行的狀態劃分為5個級別:過熱,偏熱,正常,偏冷和過冷,經濟處于偏冷和過冷階段只表明經濟增長處于低位運行;而經濟衰退則意味著經濟處于收縮狀態,經濟增速放緩。因此,經濟周期的衰退階段與預警指數所確定的偏冷和過冷階段不會完全重合。事實上,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預警指數所確定的中國經濟處于偏冷和過冷階段持續時間為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該期間幾乎全部落在本文所定義的經濟擴張期。

表3 我國經濟周期的各階段劃分
本文的研究表明:1995年6月至今,中國經濟共經歷6次衰退,這6次衰退最短持續3個月,最長持續6個月,最近一次衰退出現在2008年6月至2008年11月,拐點出現在2008年11月,從2008年12月開始,中國經濟已走出衰退,進入新一輪擴張期。本文的研究也表明,中國經濟周期的拐點與中國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的拐點并不完全重合,不能單純使用預警指數的拐點來判斷中國宏觀經濟的拐點。另外,我們也發現中國經濟的波動性存在非對稱性,即中國經濟處于擴張階段時的波動遠大于衰退階段的波動。
[1]Chauvet,M.,J.Piger.Identifying Business Cycles Turning Points in Real Time[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2003,85.
[2]Hamilton,James D.A New Approach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J].Econometrica,1989,57.
[3]Hamilton,James D.Time Series Analys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4]Kim,Chang-Jin.Dynamic linear Models with Markov-switching[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4,60.
[5]孫振.張永正.王小利.1999-2008年我國經濟周期的狀態劃分及其拐點識別[J].統計與決策,2009,(1).